1975年9月20日,周总理被推上了平车,准备接受一场大手术。
尽管身体虚弱,但总理还不忘提醒邓小平同志继续工作,并坚持用颤抖的手签下一份国家重要文件。
早在1972年5月,周总理在北京机场迎接来自非洲的贵宾西亚德时,他的身体便出现了异样,镜头前的他尽管依然从容自若,但意外的消息却在同一天传来,周总理被医院告知患上了膀胱癌,数月之后,他的心脏在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停止跳动。
在周总理的离去前,他曾要求护士,在他死后一定要对自己的遗体进行解剖,为医学做一小点贡献。
总理离世后,医学工作者们遵循总理的遗嘱进行了解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医生们发现其体内早已遍布癌细胞。
患病长征,革命责任在肩
早在红军长征时期,周总理身体状况极为虚弱,但他仍然不惜艰辛,前赴后继,与部队士兵一同穿越草地和大山。
1934年到1936年,周总理与红军部队经过大渡河后,不久便患了高烧不退的疾病,当时的医务人员认为,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病症引发的,且这来势汹汹的病症也非常棘手。
在当时的条件下,红军部队普遍缺乏药品,就连平时的伤员也只能用盐水洗洗伤口,长期缺乏适当的食物、水和卫生设施,这加速了周总理的身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使其意识时常处于半昏迷状态。
这让医护人员刘江萍感到非常担心,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她便只能穿梭在各个部队去寻找药物。待找到药物时,她又发现,需要这些药的伤员也不少。
思来想去,刘江萍本想让一些伤员和周总理共用药物,但周总理得知后却一反常态的生了气,他将刘江萍召到病床前,苦口婆心的并表示:“战士们比我更需要这些药品,绝不可以将军队的补给用在我一个人身上!” 。
无奈之下,刘江萍只能等到达宿营地后,再想办法到周边地点购买药物。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药品哪有那么容易买到,刘江萍常常买不到周总理所需的药品,只能买到一些缓解疼痛和退烧的药物,为此她常常自责的无法入睡。
红军在穿越草地的过程中,整个大部队都因为食物而犯愁,有一次医护人员费尽心思为周总理煮了一碗粥。然而,看到粥的那一刻周总理却毫无喜色,他非常严肃地问道:“部队现在在吃的是什么,你们不知道吗?”
刘江萍看着虚弱的周总理,一边抹泪一边回答:“我们非常清楚,大家只能吃草根、树皮等极其简陋的食物,但您的病情非常严重,您还要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任,难道您都不能再吃一小碗稀饭吗?” 。
看着委屈的刘江萍,周总理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小刘呀,革命队伍的责任就与大伙共乘一条船,好与坏大家都要一样。”
最终即使生着重病,周总理也没有吃下那一份珍贵的稀饭,而是选择继续与部队士兵们一起长期食用草根和树皮。
红军队伍行进至甘肃时,正是秋季收获季节,远道而来的战士们已饱经劳累,个个饥肠辘辘。而眼前却出现了一片悬挂着黄灿灿梨子的果园,见此场景,大家的眼中都充满了渴望,但却没有人上前采摘。
在果园不远处,周总理穿破旧衣裳坐在梨树下,这时候的病情稍微有了点好转,但他长时间的迁移也耗损了他大量的精力。只见他左手拿着一本旧地图,右手拿着一个铅笔,正在专心致志的看着地图上的路线。
大伙没有上前采摘果子,一方面是军队纪律严格,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打扰总理工作。
直到第二天,实在忍不住的几名战士才悄悄问总理,可否买点梨子品尝,看到战士们辛苦劳累的样子,周总理也笑着欣然同意。
由于之前国民党的种种行为,当地的农民面对来采摘果子的红军都不敢开口谈钱,只是憨厚的说道:“吃吧,你们尽管吃。”
见果农执意不收钱,战士们不忍心让这些好心的农民吃亏,于是毅然决定放弃了购买新鲜果梨,以至于直至长征结束后,红军们都没吃饱过一次。
心系工作:各种疾病接种而来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险,周总理不顾身体疲惫,不停的在外奔波,直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国共内战的时候,周总理又与毛主席并肩作战,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前往重庆的飞机,在国民党的大本营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据理力争。
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新中国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而此时的周总理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他在共和国建设中多次担任要职,功绩卓然。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依然没有闲下来,马不停蹄的清剿残余势力、发展工业农业、研究核武器、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的回归等一系列繁重问题,没有一刻闲着,他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着。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这样的高压下永远保持健康,周总理也不例外。
1967年,周总理被诊断出了患有心脏病,因为其长时间的劳累和通宵达旦的工作导致他免疫力逐渐降低。
根据资料显示,周总理曾在半年内接见了超过160次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群众组织代表。
在他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之后,他仍然坚持每个月工作40余次,接待中央、地方和军队负责人,与群众组织代表交流。
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周总理保留了两个秘书,一个是老秘书钱嘉东,另一个是年轻的新秘书纪东。
每天24小时,他们轮流为周总理服务,每人工作12小时。为了让他的秘书休息,周总理常常尽其所能的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和文书工作。
即使是被诊断出患心脏病后,周总理也并没有因此降低他的工作强度,相反,他更加投入工作,在他看来,时间就是生命,他得同时与病魔和时间赛跑,能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点是一点,这是他的职责和使命。
高强度的工作让周总理的身体根本吃不消,后来他甚至每天都需要进行吸氧治疗,并要服用药物4次。总理的一日三餐都匆匆忙忙,有时吃几块饼干、喝几口玉米粥就过了。为了尽量不上洗手间,也几乎不喝水。
当年,周总理还向邓颖超笑着打趣道:“我觉得到了早晨8点左右,我的精神就非常不好了,手也开始发抖。”
而在此之前,他也对群众们谈到:“我这个身体,这一年就已经到达这种地步,我还是希望不要倒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周总理在工作时总是要有医生和护士在外面守候,随时准备抢救。
很难想象,在如此困难的时期,周总理还必须面对红卫兵运动、林彪事件和“四人帮”对各项工作的干扰等复杂棘手的问题,处境艰巨,但他仍坚持继续工作而不停息,这也使得他的情况逐渐恶化。
1972年5月,周总理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像平常一样为总理做小便常规检查,这一次他发现了四个异常的红细胞。而这一发现也打破了他们一贯平静的工作状态,为了避免任何意外情况的发生,张佐良立即请来了多名专家一同为总理诊断。
在5月25日的晚上,北京医院的病理科医生马正中发出急电,告知了尿液标本中发现了高度可疑的癌细胞。而后几位医生观察了标本后也表示,基本也可以确认为癌细胞。
为了万无一失,后来又经过京津沪三地的专家会诊,多数意见认为周总理的泌尿系可能存在肿瘤,而膀胱癌也是最有可能的病症。尽管中央反复指示要将这些病情保密,但周总理还是从大家的神情中发现了异常。
不畏疾病,以国家为重
当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总理的心态异常平静,他向那些担忧他身体的人说:“我都已经这把岁数了,没什么可遗憾的了。该怎么治怎么治吧。”
早期膀胱癌是可以通过手术治好的,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可采用经尿道电切术、经膀胱镜切除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等方式结合进行,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但对于周总理这样忙碌的领袖而言,周围的人们都知道,他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配合治疗。工作压力巨大,每时每刻都必须忙碌着解决各种各样的事务。
1973年初,随着过度操劳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周总理的身体多次出现了血尿增多的症状。他的医生建议他立即安排手术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事实也确实如此,周总理多次因为工作推迟手术的日期,直到两个月之后,病情恶化迫使周总理不得不立马接受治疗,这才让第一次手术终于在1973年3月10日顺利进行。
尽管这次手术非常成功,可在后续治疗期间,周总理也因为工作无法配合医生,这直接影响了治疗进度。
这种推轻自己、放重工作的态度使得周总理的治疗情况变得更加危险和复杂。他的医生只能不停地劝告他需要休息,注意身体健康,但这些劝告并没有得到他的重视。
每次从手术台上下来之后,周总理都没有在医院逗留太久,而是选择立刻赶往工作的岗位,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周总理的身体根本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恢复。这种高压的工作节奏和长时间的疲劳状态,最终导致了周总理的膀胱癌再一次复发。
由于手术与复发的时间间隔太短,再次进行手术已经没有了保障。因此,医生只能建议周总理接受简单的休养和药物治疗。
这个建议让周总理很是高兴,心想着终于不用在医院浪费时间了,那段时间周总理近乎忘了自己身体的需要,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于药物治疗和休息都没有好好地认真应对。
1974年6月,因病情过重,周总理再次被紧急送至医院治疗。面对此次情况,中央领导特别决定由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代理周总理的职务,并主持重大会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治疗,总理的病情得到了稍缓,但大体还是不容乐观。
直到1975年初,周总理自知经无法承担太多工作压力,于是他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
听到总理这话,在场的人无不泪目,周总理是什么样的人?他有可是有一副铁打的意志,连他自己都宣布身体不行了,可想而知,他正在遭受什么样的病痛折磨。
事实也如总理自己说的那般,即使一堆专家都竭尽心力,但他的身体是真的不行了。
1976年1月8日,这是让所有中国人民都悲痛万分的一天,伟大的周总理就在这一天离开了。
听从周总理的遗愿,在他去世后的三小时内,他的遗体被推进医院太平间进行医学解剖。
对遗体进行解剖后,周总理遗体的内部情况也被揭示了出来。在周总理的身体里,密布着无数大小不一的肿瘤,就是这些肿瘤一直在吞噬着总理的内脏器官。
难以想象,这些癌细胞让周总理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和折磨,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所有医学工作中都终身难忘。
周总理活着的时候总把眼光放在未来,总是关注下一代。他常说:现在我们可能会感到困难和疲惫,但我们必须尽快建设社会主义,让中国发展更快、更好,为子孙后代考虑。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周总理不遗余力地工作,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不断推动着国家向前走。他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使人们至今感激不已,这也将永远铭刻在子子孙孙心中。周总理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复制的伟人,值得人民永远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