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失利的本质原因是必须以凡人为主角,又要呈现神怪大战场面的矛盾。凡人世界和神人世界没有好的衔接,观众的情感便无法集中投射。
作者|大尘 出品|夹馍星球
2025年的春节档,本以为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却是“哪吒闹海,惊天动地”。在《哪吒2》百亿票房的战绩面前,其余几部影片黯然失色。
其中就包括《封神2》。由于第一部带起来的口碑和热度,很多人对它倍加期待,作为第一观影选择,但当走进影院后,却发现它“拉了个大的”。
殷郊的蓝巨人造型,辣坏了观众的眼睛;姬发的恋爱脑,让人大骂剧情狗血……豆瓣评分仅6.0,票房预期13亿元,都远低于第一部。
抛开细节上的创作失误,《封神2》失利的本质原因是必须以凡人为主角,又要呈现神怪大战场面的矛盾。凡人世界和神人世界没有好的衔接,观众的情感便无法集中投射。
这恰恰反映了封神这个故事的演变,它本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武王伐纣,但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后,就成了一个悬浮的神怪故事。
这个过程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2023年3月,《封神》第一部上映4个月前,一条朋友圈截图引起了很多人关注:46岁的历史学者李硕透露自己得了绝症,“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并洒脱地交代了后事。
他的代表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出版于2022年,是研究武王克商历史的专著,通过分析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之后,随着电影《封神》上映,《翦商》也受到极大关注,成为一本畅销书,摆在各大书店的显眼位置。截至2024年9月,这本书重印12次,发行量超52万本。
△李硕《翦商》
“翦商”二字,有些读者可能陌生,它出自《诗经·鲁颂·閟宫》,叙述了周朝崛起的过程,其中有一句:“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翦”就是歼灭、消灭的意思。
周人为羌族,姬姓,本来在山区的豳(bin)地生活(今咸阳彬州一带),后来向南迁徙到周原(今宝鸡岐山县和扶风县一带),农业生产力得到发展,成为西部较大的部落,被商封为西伯。
到了周文王姬昌时期,商纣王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据李硕分析,周人征伐的目的是为商王的“人殉”提供贡品。在奴隶制时代,贵族去世,以活人来陪葬,是为人殉。
随着周的实力扩大,也引起商王的警惕。姬昌因为背后说纣王的坏话,被纣王囚禁。在监狱里,他研究出了六十四卦占卜之术,即《易经》,认为自己像商王一样掌握了通天之术。
在此期间,大儿子伯邑考被杀,还做成肉汤给姬昌吃,这个事件在《封神》中也得到了展现。自此,周与商结下死仇。当姬昌有幸回到家后,开始了翦商的征途。
△《封神》中的姬昌
这个过程的关键战果是灭掉了崇国。崇国位于关中中东部,是商王用来遏制周的诸侯。灭崇国后,周占据了整个关中,并将都城迁到沣河西岸的丰京(今西安长安区马王镇),这是西安建都之始。
迁都两年后,姬昌去世,儿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为父亲守丧三年(跨越三个年头,实际是两年多),开创“守孝三年”之制,而后开始伐纣。
武王伐纣有两个重要事件,一个是孟津观兵,一个是牧野之战。
孟津在今洛阳北部孟津区,是商周时期重要的黄河渡口。《封神2》开头展现商王大军讨伐西周,过孟津渡口,老百姓主动来搭浮桥,邓婵玉以为周人愚蠢,没想到却是姬发的计策。
姬发率兵到达孟津后,史册记载有八百诸侯来会盟,但几个大的诸侯没来,姬发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便班师回朝了。
△《封神2》中的孟津渡口
之后,姬发又在沣水东岸修建了镐京。因为丰京地域狭窄,而随着周的势力增长,前来投奔的人增多,需要更大面积的都城。但丰京并没有废弃,作为宗庙祭祀之用。
两年后,姬发从镐京出发,正式伐商,最终在牧野之战(约在今河南汲县)中获得决定性胜利,成功翦商,开启周朝。
中国先秦时代的夏、商、周三朝,周是确定存在的,商是大半确定的,夏是少半确定的。所以,目前来说,周是中华文化最真实的源头。
李硕《翦商》一书认为:周朝初期,辅政的周公通过一系列改革,禁绝了人殉,并销毁了有关商代人殉的文献记录,制定了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开创了新的华夏文明。
牧野之战为周朝之始,它的时间确定了,周朝历史乃至此前的夏商历史研究才好开展。
甲骨文、金文和诸多历史文献都记录了牧野之战的发生过程,但因为采用的是不同的记时方法,彼此间有很大出入。
1995年,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工程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多人,其中第六项课题便是“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辑出版《武王克商之年研究》,整理了关于武王伐纣时间的研究成果,不同的说法多达44种。
△武王克商时间研究
为配合断代工程,1997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丰镐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对地层里的遗迹进行碳14测年。同时,借助大型计算机,对文献中记载的天象进行演算,认为武王伐纣应该在公元前 1020 年到公元前 1050 年这 30 年之间。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定为公元前1046年,也是商周两朝的分界。
针对这个结果,也有学者不认同,学界还进行了三次大辩论,其中第二次大辩论就是围绕西周年代进行,但仍没有达成一致结论。
目前只能把公元前1046年作为公认说法,而电影《封神3》将在2026年春节上映,武王伐纣终极之战即将面世——两个时间都很“6”。
" Type="normal"@@-->
武王伐纣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怎么就成了一个神话故事?
其实唐代以前,武王伐纣集中体现在史书史料中,比如孔子所修《尚书》、战国人所编《逸周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都有记载:
《逸周书》: 维一月壬辰旁死魄,若翼日癸巳,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
《尚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史记》: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簋(guǐ),其铭文也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2002年,利簋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利簋及其铭文
这些记载为武王伐纣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故事框架,同时,民间传说也在为故事增添细节(添油加醋)。
关键的变化是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内出现了瓦肆、勾栏等场所,供各类艺人演出,由此出现了一种表演形式——杂剧,类似于现在的话剧。
艺术加工改变了很多事情的面貌。二郎神崇拜就是从宋朝开始的,起初说他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的二儿子,后来逐渐演化成了道教神君,并向前参与到西周的事件当中。
哪吒本是佛教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后来被道教借用,成了太乙真人的徒弟,拥有三头六臂的神通。
到了元代,杂剧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个与武王伐纣故事有关的剧作,比如《渡孟津武王伐纣》《二郎神醉射锁魔镜》《辅成王周公摄政》等,神仙与凡人发生嫁接。
也是此时,二郎神和哪吒开始组队。在《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二郎神与哪吒一起喝酒,二郎神喝醉了,射破了锁魔镜,导致牛魔罗王和金睛百眼鬼逃走,之后两人被派去捉妖,将功补过。
△《封神》中,哪吒和二郎神保护姜子牙
更重要的是,元朝出现了《武王伐纣平话》(全名《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又名《吕望兴周》),这是一部讲史话本小说,首次将武王伐纣故事独立完整地呈现出来。
所谓话本,就是民间说书人表演所用的底本。为了故事精彩,他们会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融入民间传说,再加上自己的演绎,充满了离奇性和戏剧张力。
《武王伐纣平话》对周文王礼请姜子牙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同时又增加了雷震子、殷郊、千里眼离娄、顺风耳师旷、乌文画等神怪人物,让“武王伐纣”从历史故事向神魔故事演变。
可以推测:当时说书人行业竞争很大,表演者不得不夸大故事的离奇成分来吸引听众,将“地上走的”变成了“天上飞的”。
比如书中叙说了雷震子的出生情景,一声惊雷震破了古墓中一具女尸的肚子,诞生出了一个婴儿……这想象力,只能说绝了。
太子殷郊的出现也很重要:他被纣王派兵追赶,在“浪子神庙”中获得神斧和神力,之后投奔西岐,成为伐纣的一员主力大将,最后亲手斩杀纣王。
这正是《封神2》的重要情节和接下来《封神3》的故事主线。
△《武王伐纣平话》
《武王伐纣平话》中,商纣王本来是一位明君,因为受妖女妲己和奸臣费仲的迷惑,才变成暴君,最后亡国。这个情节受到当下女性主义者鄙夷——怎么又将祸国的罪责给了女人。
到了明朝,小说文体开始成熟,四大名著中有三本都出自明朝,而武王伐纣也成为小说的重要题材。
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所著《春秋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故事开篇,继承了《武王伐纣平话》的主线,又增加了姜子牙过潼关、两次讨伐崇文虎、武王分封诸侯等情节,丰富了故事。
随后,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的《封神演义》,是之前各种武王伐纣故事的集大成者。同时期,《西游记》诞生,两本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人物有重合。
《封神演义》围绕“封神”来写,增加了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闻仲、申公豹、邓玉婵、苏护、魔家四将等人物,将故事变成代表周的阐教和代表商的截教之间的斗争。
通过两派阵营人物的丰富设定,《封神演义》成为一部主线清晰、结构庞大的正反对立小说,符合大众的审美和接受,因此也流传最广。
△《封神演义》插图
也正是《封神演义》丰富了哪吒这个人物的设定,增强了他的技能:灵珠子化身,出生在陈塘关,其莲花化身是太乙真人采莲池中的荷花和荷叶梗……
随着《封神演义》文本的流传,哪吒的形象深入人心,又成为创下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的《哪吒》的故事基础和人物原型。
所以,要论2025年春节档的最大功臣,其实是小说《封神演义》。
03
文字的记载和演化,电影的创作和传播,让武王伐纣事件能穿越3000多年时光,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但要了解西周的真实面貌,还得看历史遗迹,丰镐遗址便是其中之一。
在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道的村落里,有一处不大的院子,门前是狭窄不平的公路,院子里却古木参天,非常幽静。这里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镐遗址。
即便《封神》电影已经热映,即便是国庆节旅游季,当我在2024年前去参观时,院子里只有我一个游客。因为,里面确实没有什么可看的。
△丰镐遗址大门
3000多年前可不是这样。此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周人迁都于此,便长久定居下来。
《诗经·大雅·灵台》记载了周文王游玩丰京的情景:“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可见环境非常优美雅致。
哪怕是武王灭商之后,在洛阳建了东都,丰镐的重要性并未减弱。
西周末年,犬戎人攻入丰镐,周幽王被杀,两京的宫殿大都被毁。随着周平王定都洛阳,开启东周,丰镐进一步衰败,逐渐踪迹难寻。
汉朝时,汉武帝为演练水师,在镐京附近修建了巨大的昆明湖,西周遗迹很多被淹没于水下。
后来,昆明池也干涸了,曾经的丰镐之都成为茫茫田野,农人在地上耕种,锄头偶尔挖出几块陶片,碰撞出历史的回音。
久而久之,大家只知道史书上记载丰镐二京在沣水之岸,但具体什么位置,难以确认。
△丰镐遗址院内介绍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1933年,国民政府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的徐旭升、苏秉琦等人,到沣河沿岸开展第一次考古调查,发现了丰镐遗址的存在,但未做详细挖掘。
1951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丰镐工作队,由苏秉琦带领,又到沣河两岸进行详细调查,发掘多处西周墓葬,为研究西周文化提供了参考。为保护遗址,还将村子里的沣西砖厂搬迁。
1957年,发掘出“2号车马坑”,埋有两辆车、六匹马和一个殉葬人,是唯一未被盗和破坏的西周车马坑。如今去丰镐遗址参观,唯一可看的东西,就是这个车马坑。
从车码坑中,我们可以管窥到西周的车辆制造技术、乘车礼仪、车马随葬制度等信息。
△丰镐遗址车马坑
1959年,考古人员在马王村村北的发掘中,首次发现两处残缺的西周夯土基址,为探索丰邑中心所在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市有11处入选,丰镐遗址名列其中。
1984年,在斗门镇花园村发掘出西周五号宫室建筑基址,规模很大,被认为是天子的寝宫,为镐京遗址位置的确认提供了重要证据。
“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后,“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是44个专题之一。1997年,工作人员在属于丰镐遗址范围内的沣西食品厂一带进行发掘,发现了三组层位关系,经测定,其中两个地层为划分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依据。
2012年,为了制定丰镐遗址保护规划,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再次对丰镐遗址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和钻探,确定了遗址的四至和遗存分布范围。
△丰镐遗址范围示意图
学术研究为中华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而艺术创作为文化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它们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尽管电影《封神2》的质量未达预期,但想想第一部上映时的现象级热潮,以及导演乌尔善为拍摄这部片所做的扎实准备,开办封神训练营的创举,我们仍然可以期待第三部的上映。
世事无常,历史的轨迹曲折蜿蜒,个体的命运阴晴不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
就像《翦商》的作者李硕,2023年3月曝出得了绝症,引发无数人唏嘘,但五月份传出手术成功,身体已在恢复。
原来,他得的是胆管癌,起初身体指标不允许做手术,医生让他回家。但经朋友推荐,经历一段时期的中医调理后,身体机能有所恢复,达到了可以做手术的指标,于是生命发生转机……
不管什么时候,不放弃就有机会,哪吒所喊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并非一句空话。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短视频搬运剪辑,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