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电影爆火,衍生出了很多的话题。但是最引人注意的,还是申公豹的形象。
在中国传统神话体系中,申公豹是无可争议的反派角色,其形象多以阴险狡诈、挑拨离间的形象示人。
然而,《哪吒2》中重构申公豹的出身、性格与命运,颠覆了古典文学中的刻板印象,更将其塑造为和当下人们有共鸣的复杂符号。
一、从“生来妖邪”到“寒门逆袭者”的转型
古典文学中涉及到申公豹的形象的,《封神演义》所占份额是最重的。在原著作品当中,申公豹的原型是“豹子精”,同时还是阐教弟子,身份很复杂,基本上确立了他作为反派的基调。而他在原著作品当中的主要情节,就是嫉妒姜子牙受元始天尊器重,屡次阻挠封神大业,最终被填北海海眼。
而《哪吒2》中的申公豹,却是一个“寒门逆袭者”的形象。从经典台词“人心中的偏见就是一座大山”看得出来,出身妖族的他受到来自仙界的歧视,是他悲剧的根源。
他是唯一的妖族弟子,非常努力修行,缺屡屡因为出身被边缘化,而口吃就是长期遭遇排挤的典型特征。这一特点,契合了当前很多“小镇做题家”的心理:他们很努力很优秀,却也常常因为出身受到排挤,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二、角色单一到形象丰满
《封神演义》毕竟成书时间很早,申公豹的形象刻画也有很多问题,他的存在价值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破坏封神进程、争夺权力。而推动这一情节的,只有他内心的权力欲望。
《哪吒2》当中,申公豹的形象要丰富了很多。一方面作为仙界的打工族,他需要为仙界执行脏活累活,做了不少事,却也遭受了不公的待遇;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人物的悲剧性,影片凸显出他对家人的责任与善良本性。
而这种复杂的人性,以及悲剧性的反抗,比起之前权利追逐的单一形象要丰满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