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走太平活动中,百米长龙穿过太平文化广场。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人民网滁州2月13日电 (记者周坤、陶涛)每年正月十六,有一项传承自东汉的传统民俗如期而至,千百年来,盛况不衰。它就是,全椒走太平。

全椒走太平又叫作正月十六走太平,全椒将古楚地共有的风俗,融合于全椒独特的文化内涵,集合了吉祥祈福的美好祝愿,而得以流传不衰。

走太平传统路线为三桥两街,从汉代建的积玉桥进入袁家湾老街,经过宋代建的红栏桥至太平大街,最后走过太平桥。

走三桥,取积玉桥之“玉”,红栏桥之“栏”,太平桥之“平”,即谐音“遇难平”,意为遇到困难皆可平定,这条传统线路中,一桥更比一桥高,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步步高的期盼;过两街,取袁家湾之“袁”,太平大街之“平”,谐音“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对于全椒人来说,每逢正月十六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到太平桥上走一走,系上一根红绳、许下一个愿望,春节的年味才完美收官。

“咱们的传统文化太有魅力了!”全椒市民赵丽红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十六他都要与家人一起来太平桥,尽管来过很多次,但这项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民俗,总能带给人新的感受。

如今的全椒走太平,不仅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新旧文化交融的体现,展现出一种现代氛围。仿佛是一场文化的嘉年华,旧时记忆与新时尚的碰撞,让这个传统节日散发出新的活力。

全椒县委副书记、县长郑冬冬表示,在今年“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期间,全椒县组织了“逐梦太平”推介交流活动、“福满太平”为企便民服务活动、“共贺太平”文旅企业主题活动,让精彩纷呈的贺岁表演轮番上演,共同开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年篇章。

同时,今年全椒县还组织了“韵动太平”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和“乐购太平”特色美食和产品展销活动。其中,结合“送戏进万村”全省文化惠民工程和“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活动,送戏进城市社区、商业街区等,将送戏与传统节日、民俗有机结合,“艺”起助力欢欢喜喜过大年。

此外,全椒县组织县内食品加工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业电商企业展销地方名优农产品、地方特产。并且,邀请知名主播现场直播带货,展示全椒特色美食。

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人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将传统的节日之仪以更多时尚新颖的方式打开,让这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历久弥新地传承下去。



百米长龙穿过城区。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俯瞰百米长龙走上太平桥。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俯瞰太平桥上,众多市民走上太平桥,感受传承千年的习俗。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借助特色节日,当地延伸就业招聘、农产品展销等活动,丰富节日内涵。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小孩子在太平桥上系上红绳,许下美好愿望。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走太平活动成为当地民俗表演的大舞台。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走太平活动中,特色民俗巡游。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