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报道,日前,世界泳联公布2024年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的数据,据所有运动员公开被检测情况来看,中国运动员高居榜首。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公开水域和高台跳水六大项目运动员进行了1572次赛内和赛外兴奋剂检测,中国游泳运动员接受检测次数显著偏高,平均为21次。中国游泳运动员被检测的人员居然占据了前32位。其中多哈世锦赛女子100米蛙泳冠军、巴黎奥运会银牌得主唐钱婷以38次的检测次数高居榜首,覃海洋以35次排名第二,陈露颖和董志豪34次排名第三。叶诗文、余依婷和费立纬都是33次,汪顺32次,潘展乐31次,张雨霏、李冰洁和徐嘉余都是30次。2024年的检测伴随这巴黎奥运会的到来,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是到了“巅峰” 。
而同时外国选手接受检测次数最多的是美国奥运冠军丽根·史密斯的22次。凯特·道格拉斯20次和格雷琴·沃尔什20次。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游泳强国,但是以上两人已经是美国选手中检测次数较高的代表。从整体来看,46 名美国游泳选手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前人均兴奋剂检测次数仅为 6 次,而澳大利亚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前,由 41 人组成的澳大利亚队人均检测次数更是只有 4 次,比美国队还少。
世界泳联公布2024年对全世界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的数据之后,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中国游泳运动员的“特殊照顾” 。中国游泳队在国际赛场上的逐步崛起并强大之后,在各类大赛中特别是奥运会争金夺银,对其他传统游泳强国构成了有力挑战。出于对比赛公正性的考量以及确保成绩真实性等因素,中国运动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检测。其中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媒体和部分人士,出于各种目的,对中国游泳队频繁施压,要求加强对中国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这种国际舆论氛围也促使世界泳联增加了对中国运动员的检测频次。
当然也有一个检测体系差异的问题,在统计检测次数时,不同国家可能存在检测主体和统计方式的差异。中国运动员的检测基本都由世界泳联等国际组织或其认可的机构进行统计,而美国选手大部分检测由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主导,而非世界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世界泳联统计的美国选手检测次数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运动员被世界泳联记录的检测次数显得更多。不过USADA在国际范围并不权威,因为其毕竟是美国检测机构,2024 年 8 月 7 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就发表声明称,2011 年以来,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至少在三起案件中,对使用类固醇和促红素(EPO)的运动员免予指控和处罚,允许他们继续参加比赛直至退役。
众所周知,频繁的进行兴奋剂检测,特别是在大赛前夕以及比赛中超常规的进行检测,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和休息,并因此影响运动员成绩,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我国游泳运动员就有人因此而受到影响。在巴黎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官员就表示,对于中国游泳运动员的检测是本次奥运会最多的,已经从年初开始有600多次了,该测的都测了。。。。。。因此,从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的公认的公平的兴奋剂检测数据来看,中国游泳运动员已经是接受检测最多的,居然排名前32名被检测对象都是中国游泳运动员,这从某种程度来看,中国游泳在世界的崛起后,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