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11日,槐荫区召开全区“抓项目强产业提质创优年”工作务虚会。


“今年,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将重点做好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茶文化特色街区建设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提出科学决策意见。” “今年山东出台制定了16条政策措施支持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高质量发展,我们医学中心要把握政策机遇,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

在一天半时间里,槐荫区委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管委会、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区直各部门、街道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汇聚一堂,聚焦项目建设、产业布局、民生服务等内容,集思广益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奏响“提质创优年”之春日序曲。

“务虚”更“谋实”。务虚会上,各部门单位都把自身工作融入“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设大潮中,围绕如何落实好“十大提质创优行动”,找问题,提建议,明思路,定举措,以客观理性、务实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槐荫区高质量发展中。

这是一场建言献策的“诸葛亮会”:

2月5日的山东“新春第一会”发出了“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开工动员令;2月10日,济南市委书记给基层党员和干部上了“新春第一课”;年前,槐荫召开了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区“两会”,对2025年全区总体工作思路作出了安排。

工作部署能否落实到位,发展的愿景能否转化为现实的蓝图,不仅在“干”也在“谋”。务虚会上,各部门单位深入理解把握槐荫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发展定位,充分糅合对上级工作部署的思考与谋划,甩干货、出实招,为区委、区政府下一步工作建言献策:

如区经开区建议增加高端工业平台赋能内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由政-企-校共同筹建公共技术平台、中试平台、研发转化平台,促动各类创新主体精准对接、有效贯通,为育强育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提供更多更前沿的科研支撑;区发改局建议加快《济南西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产业策划及招商运营服务》编制及落地,努力构建“一轴、四区、五带、七片”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枢纽中心”向“经济中心”跃进;区工信局则建议整合集成电路投资创业基金和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引导基金,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保证先进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类项目成功落地……

这是一场互通有无的“通气会”。

本次与会单位涵盖了槐荫各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协管部门,大家齐聚一堂,把自己的工作思路“晒”出来的同时,一起听听兄弟单位的想法打算,甚至在某个领域工作直接碰撞出思维“火花”,做到互通有无,心中有数。

比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建议,构建“党建+项目”融合机制,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动政企同心;区审批局则计划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打造更多的有特色有时效、有人气的“一件事”;围绕提振消费,团区委和区商务局均将焦点汇聚在大学生消费群体,打造印象济南、弘阳广场等两处新青年消费场景和网红打卡地。

这是一场开工收心的“动员会”。

新年开工,能不能迅速收心归位、开工复工,看出一个地方的发展态度和工作状态。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可以说一把手的状态就是单位的状态。此次发言交流的均是部门单位“一把手”,他们上台发言不仅是汇报思路也是为自己和本单位快速投入工作状态“拧紧弦”、“拉满弓”、“铆足劲”,夺取一季度“开门红”。

何以务虚谋实?会议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拼抢,创新,为民。

开局决定全局,要坚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做到“拼争抢挖”;

创新决定未来,要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发展一心为民,要努力把涉及群众的大事、小事办得更暖心、更托底,让人们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的发展红利。

(大众新闻记者 孙业文 通讯员 韩宏伟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