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一向非常务实,他们对自己的定位总是很准确,说什么话,干什么事,也都没太大的思想包袱。
这不,前脚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一歇菜,后脚BBC的某些报道,竟然开始变得“眉清目秀”起来。
比如,他们短期内先后播出纪录片《中国制造2025》,报道“中国电影弘扬民族自豪感”,还说中国的绿色能源做的很好,空气更香甜了等等。用十分“正能量”的口吻,大赞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无人机、量子计算、可再生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已确立全球领先地位。
而且,居然没有咱们熟悉的那句BBC经典——但代价是什么呢?(自2012年开始,每当谈到任何关于中国的正面成绩时,BBC的新闻标题往往会套路式地加上“代价是什么呢”的反问)。
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BBC,你的号是不是被盗了!
毕竟,这可是但凡涉及到中国的一切事务,总能想着办法恶心你,“阴间滤镜”集大成者——BBC!
更让人意外的是,就在特朗普刚刚宣布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并将2月9日设立为“美国湾日”后不到24小时,2月10日,BBC写了篇特稿,大讲墨西哥湾古称是中国海——在1513年,西班牙人首次到达墨西哥湾时,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往亚洲的航线,所以将其称为中国海。
虽然讲的是历史,但这热度蹭的,确实值得玩味。
很明显,站在BBC的角度上看,如果不给钱了,他们还继续“阴间滤镜”,那以后肯定就真的不用给钱了!
况且,这不就恰恰验证了,之前那么长时间给打的钱,其实根本没有必要?
所以,倘若BBC还以它那一贯的风格搞东西,几乎就在直接证明,懂王裁撤某些部门和相关经费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这自然是非常“务实”且没有思想包袱的英国人所无法接受的。
要知道,光在2023-2024 年度,美国国际开发署就以各种渠道向 BBC 捐赠了超过 300 万美元,长期属于BBC的第二大捐助来源。
于是我们看到,最近这阵子BBC为了证明了自己的统战价值,还真是挺拼的——你不是不给钱吗?那我不但不恶心别人,我还反过来恶心你!你看,我可以把中国报道成“世界之光”;此外,特朗普先生和马斯克先生,你们也不想看到美国的名声变坏吧?
只是,特朗普或许还真的不太在乎。
毕竟,他要是特别在乎的话,就不会咔咔退群了——好名声能变现吗?他在乎的,是实实在在能攥在手里的东西。
但怎么看,BBC的这通操作,也算是堪称国际头号“讨薪人”了。
那么,接着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曾经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是怎么给BBC 这种媒体行业打钱的?
先看BBC。
跟咱们印象中西方媒体都由私企运营不同,英国广播公司BBC是一家“国营单位”。英国政府持有其60%的股份。BBC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均由政府推荐并要接受英国国王的亲自任命。
而这个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则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官方机构,属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具体执行部门。
USAID所谓的“援助”,很多项目说白了就是协助美国对外发起“认知战”。从政府、军方、高校、非政府组织基金会NGO、科技企业、影视作品等,都有着非常详细和专业的分工。“援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亲美政治势力、赞助他国亲美反对派、影响他国价值观等等...
这样一来,BBC代表英国官方,BBC代表美国官方,它俩要直接合作的话,政治意味就太浓郁了。难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美国人在操纵英国政治,英国的官方喉舌其实已经沦为了美国人的工具。
所以,跟很多项目实施的套路类似,USAID和BBC都同一些基金会这种非政府组织有长期合作关系——USAID先把“援助款”打给这些基金会;基金会们再将钱转给BBC。
这钱一来二去的过几回手,大量的“史密斯专员”就出现了。
你看,下面是马斯克的一则曝光。这位女士在国际开发署当了3年管理员,个人资产翻了3倍。如今坐拥3000万美刀身家。
还有马斯克公布的,国际开发署某个项目曾经负责安排安吉丽娜·朱莉去“慰问”乌克兰两日行,总共花了2000万美元…
这么看,特朗普用反贪污反腐败反浪费的理由来关停这个国际开发署,还是挺能站得住脚的。
难怪有网友开玩笑说,建国和保国两位同志当前最要紧的是注意人身安全,穿好防弹衣,别坐敞篷车和直升机。
好了,咱们还是说回BBC。
对于最近BBC鼓捣出来的中国相关“正能量”纪录片,从时间线上看,有些网友也提出了疑问——2月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关停国际开发署;四天后的2月7日,BBC就发布了纪录片《不只是DeepSeek:<中国制造2025>如何让中国崛起》。如此紧张的时间里,他们真的能搞出一部纪录片吗?
当然,如果是普通自媒体的话,别说四天一个,借助人工智能和各种万能镜头,一天四个也不在话下。
但BBC的纪录片就不一样了,无论黑还是吹,他们对片子质量水准的把控,素材的选取,剪辑和播出的时效性等方面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这方面,咱们确实不得不承认,你可以质疑BBC的职业道德,你也可以质疑BBC做人做事的良心,但你唯独不能质疑它的专业性。
因此,大概率,在特朗普赢得选举后,英国媒体界已经逐渐掌握了很多有关要“断粮”的风声。BBC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坐等时机,瞄准焦点问题稍加润色,再趁热把纪录片抛出来。
对于这次BBC的反常表现,咱们的网民们很幽默的将其比喻为——不仅断了狗粮,竟然还直接端了狗窝。
只是,人家狗狗那么可爱,怎么老拿狗来打比方呢?
另外,美国国际开发署原有编制被裁撤,并不意味着这个部门和其负责的项目已经全部被废除。
对此,美国国务卿兼国际开发署代理署长(原署长被解雇)鲁比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我们并不是要关闭USAID”,他表示,这项工作只是将美国国际开发署与国务院进行了合并,由于它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这样做。美政府不会终止其所有的项目,但前提是,它应该服从国务院的政治指令。
你看,在美国国际开发署原官网“无法访问”的同时,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全新“精简版”页面,已经出现在了美国国务院网站上。
这通操作,简单理解应该是,USAID虽然暂时被噶了一下,但并不会完全消失,在大裁员的同时,它被放到了美国国务院下属重启,继续保留一部分服务于“美国优先”理念的项目计划和资助。
更何况,特朗普和马斯克这么干,一方面是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也确实带着作秀争取民意支持,顺便清除政敌,权力的游戏的那一面。
所以,这么看,给BBC打钱的“传统项目”还真不太可能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彻底断绝了。今后不排除什么时候钱到位了。他们再鼓捣出一个《中国制造2025已经成功之续编——代价是什么?》。
一下子,就回到那个熟悉的配方和味道上来了。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