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背景下,只拥有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基本上很难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所以就有很多人想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在自己本科学历较为平庸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想要来到一所名校读研或读博,只有在名校才可以更好锻炼科研能力,从而在毕业的时候更大概率获得一份好工作。

复旦大学是我国顶尖985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不管是在高考中,还是考研中,都有很多学子想要来到复旦大学读书。



由于复旦大学实力强名气大,不管是考研还是高考,想要来到复旦大学深造的难度都很大。

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旦大学账号发布的一篇名为“面向海外一流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来复旦直博”的文章中却提到复旦大学2025年继续面向海外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在文章中也提到了做出此举的原因,原因为拓宽博士研究生优质生源渠道,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按理来说,复旦大学此举是为了招录到更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但此文件发布后,却引发了大家热议。

很多人都认为复旦大学此举十分不公平。

首先,海外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指的就是学生在本科期间就来到国外留学的学生。

国内学生想进复旦本科,高考要拼全省前0.1%;而新政下,海外本科生却可能绕过考研"独木桥"。有人吐槽道:"我们十年寒窗不如别人四年海外经历?"



相信大家都知道,出国留学是有钱家庭为孩子铺好的一条路,一般来说,在本科阶段就出国留学的学生,很多学习成绩都不是很优秀,如果他们学习成绩很优秀,估计也会考入到国内名校,留在国内读书。

可能有的人会说,现在的博士都是申请制,也比较公平。虽然博士招生不需要经过全国统考,但在当前提升学历竞争激烈背景下,从硕士申请到名校读博的难度就已经很大了,更不用说在本科毕业后直接读博的难度。

国内普通高校的硕士生想申请复旦博士,可能要发核心期刊、要有重量级导师推荐、要过五关斩六将的考核。而中国籍本科留学生却有机会直接获得申请博士的资格,试问这真的公平吗?


复旦大学

当然也有人认为复旦大学此举很公平,他们认为复旦大学此招生方式和国内的原则一致,即申请考核制,一开始就不确定导师,也是导师集体面试,最后相互选择,这会更公平一点。

还有人称,现在我国有很多顶尖科学家,都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他们认为国际化的学术训练确实能培养顶尖人才,新政可能为国内高校注入新鲜血液。比如杨振宁和施一公。



但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宁本科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杨振宁

而施一公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博士毕业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施一公

虽然他们也拥有国外留学经历,属于我国拔尖科技人才,但这两位优秀人才的本科都是在国内就读的,他们都毕业于国内顶尖名校,本身他们就非常优秀。而新政面向的是本科阶段就走出国门的群体,两者成长路径存在本质差异。

且不说一些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选择出国读本科,这部分学生本身就优秀,在国外高校也可以得到很好成长,他们来到复旦大学直博也是双赢。

但我们不能排除,一些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很差,通过花钱来到国外名校读书的这部分学生,难道这部分学生也可以获得来到复旦大学直博的资格吗?



其实大家也要理解复旦大学的这个招生方式。

复旦大学此方式的招生条件很严格。首先要求是我国公民,其次是本科阶段就读的海外高校原则上同时进入主流世界大学排行的前100位,或就读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最后还规定了本科阶段的总绩点原则上不低于3.5(按满分为4分核算)。申请人还要提供由两名所报考学科专家分别出具的推荐信。

复旦大学将采取“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选拔,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材料审核和综合考核。



由此来看,只要复旦大学严格以高标准来完成这件事,就会录取到优秀学生,帮助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复旦大学面向海外高校中国籍优秀本科毕业生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事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