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其实有很多榜单,比如最受雇主青睐的榜单,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榜单,最美校园的榜单等等。今天我们聊下英国大学毕业薪资排名这个榜单。
虽然这个榜单主要是统计本土学生,和咱们中国留学生关系不大。但好的学校,说明人家资源多,career service多,对于想留下来的学生,其实也是一个数据参考。
这个榜单是根据HESA发布的【2024毕业生成果调查数据】,是根据毕业生在通过第一份全职工作赚钱的薪资为数据计算的。前10阵容如下:
No.1 LSE,平均年薪39966
LSE在英国的地位真的比各位想象中的还要强,国内的学生喜欢看什么qs排名,lse这个东西不占优势。但人家在本土没的说的,投行第一target school不是随便吹的。就是有这个实力。
你以为人家是社科强校,其实误解大了,人家还是商科强校,lse本身就很多金融类的相关专业,外加本身具离伦敦金融城野近,人家和业界就联系密切。教授本身可能就来自业界,有丰富的投行或券商工作经验。可能就自带资源。
校友本身就有圈子,lse的核心专业,尤其是金融的那几个主要方向,难度其实还要高于ic的,只不过ic需要面试,看上去更有格调一些而已。
LSE属于那教室在国会大厦隔壁,下课就去投行搬砖的那种学校,毕业生人均头像西装革履,简洁清一色写着致力于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额,就是这么魔性。
No.2 IC,平均年薪37823
IC这个学校其实一直是被lse压制一头的,这些年尤其变得火爆了而已。
两个学校的风格也不一样,ic比较注重实践,很看重职业规划,也很看重毕业生毕业表现,这点在学校的申请里面就可以体现。你需要填career plan才行。而且需要你体现出你利他的一面,以及能给学校能带来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ic的核心专业其实不多,所以每个专业申请量都比较大,外加本身是理工科为基础的学校,所以底子厚,排名好,这不qs排名都干到第二了,直接把剑桥都拉下来了。虽然是正常的周期性轮替,但能进top2也是很有牌面的。
ic的毕业生其实选择创业的会比较多,就读完后创办自己的企业的会特别多。选择就业的话,基本会去大公司和大厂为主,尤其在金融,咨询,市场,运营管理等方向。还有不少去做管培生的。少部分学生才会选继续读博士或mba学位去。
No.3 牛剑
剑桥平均年薪:£36,108
牛津平均年薪:£35,193
牛剑的毕业生年薪没有lse的高?其实也正常的,毕竟这两个学校更在乎理论研究性的东西,不那么push就业的。很多学生毕业后继续进修的多。
当然,有了牛剑的背书,你如果是中国学生,选择回国,那就是另外有说法了。这个学校会给你解决很多信任度的问题。这就是名校的光环,就你牛剑毕业的啊?
这能代表你智历一定不低,你家庭条件也不错,你最起码也是个精英起步。你的话就可能更有说服力,你无论是创业,还是去工作,人家就愿意给你机会,愿意给你成交,你向下兼容的空间就很大。比如你剑桥教育专业毕业的,你卖知识付费课程,你都比别人成交更快。家长就是信任你。
所以我觉得牛剑这种级别的学校,和实际好就业的学校是有差别的。牛剑本身申请一堆理论的材料,需要你交written work,需要你交Research Proposal,很多理论的东西,你烦都烦死了。但只要能顺利录取和毕业,学校的名头反而不是lse这种能给的。
总了个结:其他剩余六个学校分别是ucl,Warwick,kcl,Durham,QMUL,Edinburgh。薪资都在31970胖以上。
尤其是华威,最近蛮多中国学生喷华威的,觉得qs下降太多,不配王曼爱华的称号。但说实话,人家商学院的确顶,的确就是g5的最佳替补学校。很多去不了ic的就去华威了,学校和业界的联系也多。这种联系如果你有方法论去转化的话,一样是可以作用到中国学生的,可惜很多中国学生弄不来这个,觉得费劲。
还有就是杜伦这种学校,在本土也是比你想象的更有号召力的学校。我就挺郁闷有些学生宁愿去Bristol或Glasgow也不去Durham的。就损失的确更大。杜伦这个学校的底蕴,古老程度,各方面都是更有优势的,而且学生质量其实会更高。本土这边新钱和老钱其实去的更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