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导演饺子也爆火了。
饺子导演原本应该是个大夫。
“半路出家”的大夫导演,成就了中国票房史上的传奇。
然后有人发现,最近几年咱中国的文化产业里,“半路出家”的外行人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出传奇了。
《流浪地球》系列震撼的特效和热血的故事,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末日逃亡之中;
《哪吒》一上映,就凭借新奇的角色设定和动人的情感,成了男女老少都爱看的动画宠儿。
游戏圈也不甘示弱,《黑神话:悟空》光放出个试玩片段,就在国内外掀起了热潮,大家都眼巴巴地盼正线。
可拍《流浪地球》的郭帆,大学学的是法律;
《哪吒》的导演饺子,本专业是药学;
《黑神话:悟空》的冯骥,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
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第N代大导演”,按说经验丰富、专业过硬,怎么就被这些“外行”抢了风头呢?
难道真像标题说的那样,在文化产业这个赛道上,赢家都是外行?
咱先来看看这些“外行”交出的成绩单,那可太亮眼了。
《流浪地球2》上映后,票房一路飙升,最终斩获了40.29亿的好成绩,不仅在国内掀起了科幻热潮,还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大量粉丝。
《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创造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神话,以50.36亿的票房成绩位居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首,打破了以往大家对传统神话故事的认知,重新塑造了哪吒这个经典形象,让无数观众为之疯狂。
而《黑神话:悟空》虽然还未正式发售,但试玩视频在各大平台的播放量累计已经超过了数亿次,国外游戏媒体纷纷给出高度评价,认为它有望打破欧美3A游戏的长期垄断。
这些“外行”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靠的可不是运气,他们身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就拿知识储备来说,郭帆学法律培养出的超强逻辑思维,在创作科幻电影剧本时派上了大用场。
科幻电影涉及到复杂的世界观设定、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没有严密的逻辑根本行不通。
郭帆写剧本的时候,几万字的故事设定和人物小传信手拈来,把未来世界的规则和故事讲得头头是道。
饺子学药学的背景,让他对生命科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哪吒》里,我们能看到很多关于生命起源、身体机能的巧妙设计,这些细节让动画充满了现代科学的魅力,也让观众在看动画的同时,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冯骥把生物医学工程知识融入到游戏设计中,给《黑神话:悟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感。
游戏里的战斗动作捕捉更加精准流畅,角色的受伤特效也做得非常逼真,大大提升了玩家的游戏体验。
除了知识,他们对创作的热爱更是无穷的动力。
饺子为了做动画,放弃了原本稳定的药学工作,一个人在家闭关好几年。
在制作《哪吒》的时候,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进去,从角色设计到台词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
据说,光是哪吒的形象设计就改了几十版,就是为了找到最完美的呈现方式。
郭帆在拍摄《流浪地球》时,面临着资金紧张、技术难题等重重困难,但他凭借着对科幻电影的热爱,咬牙坚持了下来。
为了还原小说里的未来世界,他带着团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很多科研机构,不断优化电影的场景和特效。
冯骥也是如此,他对游戏的热爱让他在研发《黑神话:悟空》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
为了做出中国特色的3A游戏,他和团队研究了无数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力求把游戏做到极致。
和那些“外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第N代大导演”的日子似乎没那么好过了。
他们很多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局限在电影技术那一块,缺乏跨学科的视野。
有些导演拍了一辈子电影,却对科技、历史、文化等领域了解甚少,导致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注:此处并没有特指《满江红》。)
还要有不少“大师”的作品陷入了套路化的怪圈。
(注:此处并没有特指张导陈导徐导)
还有不少导演总喜欢夹带私货,比如硬塞一些没有演技的流量咖。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抹黑传统文化,甚至严重歪曲。
(注:此处并没有特指523。)
如今外行崛起,饺子导演以两部作品跻身百亿导演行列,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
观众不语,但是观众会用票房托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各行各业皆是如此。
(木易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