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晚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北斗天枢2.0”计划,标志着长安汽车将开启“智驾平权”时代;另一件事就是长安和东风突然被曝出将要重组,成为这两天汽车市场的头条热搜。
就在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后,东风汽车东风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双方的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央企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由此诞生?
2024年,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68万辆、248万辆,如果合并后则将组成年销500万辆+级别的巨型国家队,按照2024年的销量来看,合并后不仅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也将是全球第五大车企,有利于提升央企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其实,随着汽车市场淘汰赛的到来,车企之间抱团取暖的现象并不少,去年年底的时候本田就和日产开启了合并谈判,并计划在2025年6月份达成最终的合并协议,如果未来三菱汽车也加入这一合并,那么本田、日产、三菱合并后的销量将超过800万辆,成为仅次于丰田和大众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但是,东风和长安汽车的重组相比本田直接收购日产的方式有着本质区别,无论是长安和东风,都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重组可能导致本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发生更变,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同时,双方公告里也提示到“上述筹划的重大事项上存在不确定性”。
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长安、东风两家车企大概率不会深度涉及生产、销售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实质合并,此次重组的目的就是优势资源整合,这其实也是当下行业的大势所趋,毕竟中国现如今依靠新能源转型确立了一些优势。
至于为何长安和东风要突然发布重组公告,其实早在去年的时候就有迹可循。去年3月,国家部委领导就曾点名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不够快,不如特斯拉、比亚迪,将对三家汽车央企进行单独考核,考核项目包括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
长安并不需要借“东风”?
虽然长安、一汽、东风三大汽车央企被点名不如特斯拉、比亚迪,但明眼人都知道,长安汽车是汽车央企中最争气的一个,完全有实力和底气单飞。相比之下,更应该重组合并的反倒是东风和一汽。
从销量来看,虽然长安和东风去年的销量差距仅有20万辆,但长安和东风的销量构成却有着本质区别。在长安汽车268万辆的总销量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就达到了223万辆,是绝对的销量主力。反观东风这边,自主品牌销量仅为137万辆,仅占集团总销量的50%左右。
至于一汽这边,就更不用说了。2024年一汽集团总销量为320万辆,自主品牌销量仅为81.9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25.5%,完全就是在靠着背后的合资公司在吃饭,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就是其最大的利润奶牛。
在新能源市场,长安汽车近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先后打造出了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等品牌,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超过了73万辆。东风虽然比不上长安汽车,但也有东风纳米、猛士、岚图、奕派等新能源品牌,自身的新能源技术在业内也有一定影响力,而一汽在新能源领域直到现在也未能掀起太大浪花。
所以,与其说长安需要借助“东风”来抱团取暖,倒不如让东风和一汽这对“难兄难弟”实现整合,集中核心力量向市场发力,并减少资源与成本的浪费更适合当下环境,去年极氪与领克的合并、几何与银河的合并无非就是这个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五年前就有传闻称三大汽车央企将整合成立国汽集团,整合完为长安乘用车事业部、东风商用车事业部、一汽红旗事业部。放在今天来看,这样的安排似乎很合理,但随着长安和东风公告的发布,最该被帮扶的一汽反倒受到了冷落,这或许与一汽“共和国长子”的身份独立性相关。
总之,东风和长安的突然重组,背后还有着更多的考量,既是政策的导向也是战略的导向,至于双方会以何种方式重组,重组后能否发挥出1+1>2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来检验。车企之间的抱团取暖,不仅是当下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