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至今,百利天恒(688506.SH,股价191.3元,市值767.11亿元)披露三项在研管线重要进展;1月21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4年预盈36.00亿元。
与利好同步的消息是,近期,在2024年四川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位居归母净利润第一位的百利天恒二次递表港股IPO。
此前,公司于去年7月的港股上市文件因时满6个月而失效,有资管行业人士表示,招股书失效一般不会影响公司IPO的正常进程。拟发行人可以正常进行资料更新以“重启”上市进程,对公司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拉长上市周期、增加上市成本等方面。
据百利天恒此前公告,公司港股上市事宜已经进入聆讯阶段,若顺利通过聆讯还将进行路演、招股、公开发售结果等步骤。而近期,百利天恒频发在研管线进展,前述人士认为,在此期间发布利好消息,可以提升公司市场关注度、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助于优化估值和吸引基石投资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在2024年凭借与百时美施贵宝的合作扭亏为盈,利润可观。但核心管线多项临床试验进入III期,公司后续“烧钱”需求庞大。而此前公司科创板上市时的募集资金,已经使用超过八成。
2024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6.00亿元
新春前后,科创板新药企业百利天恒频繁发布利好。
首先是1月21日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百利天恒预计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8.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38亿元,同比大增932.27%;实现归母净利润36.00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的授权合作是百利天恒业绩大幅改善的关键。报告期内,公司收到BMS支付的8亿美元首付款,构成公司主要收入。
Wind数据显示,在已经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四川上市公司中,百利天恒的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一位。
除业绩利好外,去年12月至今,百利天恒还披露了三项在研管线重要进展。
12月23日,百利天恒披露GNC-038四特异性抗体注射液获批开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GNC-038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一种靶向CD3、4-1BB、PD-L1和CD19的创新重组人源化四特异性抗体,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的四特异性治疗性抗体。目前,GNC-038已开展了1个Ia/Ib期和4个Ib/II期临床研究,适应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
1月2日,百利天恒披露核心产品BL-B01D1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及抗PD-1/PD-L1单抗治疗失败的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BL-B01D1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也是唯一进入临床阶段的靶向EGFR× HER3的双抗ADC,即百利天恒与BMS合作的药物。
截至目前,BL-B01D1已有5项适应证被药审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此外还有超过20项针对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在开展中,包括2个非小细胞肺癌、1个小细胞肺癌、2个乳腺癌适应证等,以及与PD-(L)1疗法联用于一线治疗9种癌症适应证的8个II期临床试验等。
最新的一项进展公告是公司在本月7日公告,BL-M07D1(HER2-ADC)用于在新辅助治疗后存在浸润癌残留的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获得I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表示,BL-M07D1是一种靶向HER2的创新ADC,具有best-in-class潜力。截至公告披露日,除本次新获得批准的临床试验外,BL-M07D1正于中国及美国的9项I/II/III期临床试验中作为单药或联用进行评估。各项临床研究包括各种HER2表达/突变的实体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妇科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的患者。
港股上市文件期满失效后二次递表
无论是从股价还是现金流来看,百利天恒的情况距离首次上市时已经有了极大改善。
2023年1月,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24.7元/股,募集资金9.88亿元。
除了上市募集资金外,BMS的首付款及潜在交易付款都让百利天恒得以充分“回血”。根据半年报数据,百利天恒期末的货币资金约为42.68亿元,交上年期末增长956.49%。
现金流大幅改善的同时,百利天恒抛出了港股上市计划。去年5月,百利天恒传出将赴港上市消息,7月10日,据港交所官网消息,百利天恒正式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书,高盛集团、J.P.摩根、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去年12月,百利天恒公告申请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公司预计发行不超过2427.1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此后该事项将由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进行上市聆讯,审议本次上市申请。
今年1月,公司公告重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其此前于2024年7月递交的招股书因满6个月而失效。
一位资管行业人士表示,招股书失效是港股IPO的一项正常机制,一般不会影响公司IPO的正常进程。失效发生最多的即在递表到聆讯这一环节,上市文件失效后,拟发行人可以正常进行资料更新以“重启”上市进程,一般需要更新最新财务数据及其他需披露信息等内容。对公司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拉长上市周期、增加上市成本等方面。
百利天恒的港股上市程序已经进入聆讯阶段,之后还有路演、招股、公开发售结果等步骤。“对于百利天恒目前所处的上市阶段而言,在此期间发布利好消息,可以提升公司的市场关注度、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助于优化估值和吸引基石投资者。但公司此时也要注意真实和合规问题,避免透支业绩真实性及未来预期。”该人士表示。
该人士还补充道,今年以来,在港股持续优化上市流程和上市门槛下调等利好因素刺激下,港股走出低迷行情的转机明显,“A+H”的两地上市趋势进一步演绎。另外,港股对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有“18A”的支持传统,对于本身就有创新管线和国际化战略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港股是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和展示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港股IPO数量与2023年持平,但集资额同比上涨73.9%至805亿港元,也让港交所重回全球IPO集资额TOP5交易所行列,位居第四。中国证监会备案数据显示,目前拟赴港上市的企业高达92家,港股新股市场储备量充足,其中,医疗保健、信息科技及消费三大行业的申请数量占比达到52%。
继百利天恒之后,恒瑞医药也宣布将赴港上市。而截至2024年9月底,恒瑞医药的货币资金高达221.3亿元。
上市募资使用超八成 核心管线7项临床试验进入III期
从百利天恒自身情况来看,虽然有BMS的付款作为资金保障,但其后续资金需求仍然可观。
针对核心产品BL-B01D1,百利天恒不仅在国内开设了多个临床试验,另根据和BMS签订的合作协议,百利天恒将参与BL-B01D1在美国的临床开发,与BMS共享利润,共担亏损。公司在2024年半年报中披露,BL-B01D1共计开展了30项临床试验,其中7项进入III期。
来源:百利天恒财报
包括BL-B01D1在内,百利天恒截至去年中报发布时,已开发了3个III期临床资产、10个早期核心临床资产以及系列临床前在研创新药项目。除BL-B01D1外,另外两项进入III期临床的药物为一款HER2 ADC和一款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随着临床进度的推进,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也将水涨船高。据公司此前披露,截至去年6月底,公司上市时的募集资金使用比例已超过81%。
公司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或IND申报阶段的核心创新生物药研发管线的整体进展情况
除了上市募资和BMS的付款外,百利天恒此前的一大研发资金来源是公司的化药销售收入。这一部分主要由麻醉、肠外营养、抗感染等产品构成。2024年前三季度,百利天恒的药品销售收入为3.27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5.6亿元有所下降。公司化学药业务面临集采压力和市场竞争,尤其是环泊酚等替代品的冲击,导致传统化药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持续承受压力。
在进行授权交易的国内创新药企中,大多企业选择将多个在研管线与合作对象进行授权合作,在拓宽收益来源的同时也分散管线进展不如预期的风险。虽然百利天恒借助BL-B01D1取得了大部分企业都难以企及的高额授权收入,但对BL-B01D1和BMS的单一化依赖,以及未来巨量的资金投入需求,仍是公司需要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