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unsplash

2月11日晚间,华海药业(600521.SH)发布公告,调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规模,从超过12.1亿元(含本数,下同)调整为不超过6亿元,对应的募投项目拟投入金额亦相应调整,“制剂数字化智能智造建设项目”的拟募投资金从9.3亿元降至4.2亿元,补流资金由2.8亿元减至1.8亿元。

本轮定增募资计划最早于2023年2月披露,彼时,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6亿元,历时两年,定增规模已三连降,缩水超6成。此前,公司预计发行股票不超过1.48亿股,募资规模降低,发行新股数量也势必大减,公司现有股东股权稀释程度也会降低。

消息公布后次日,三大指数全部收红,华海药业逆市收跌1.23%。进入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去14.83%,市值蒸发近39亿元。日前,华海药业还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股价却没有进入确定的上涨行情。

这家从事多剂型仿制药、生物药、创新药及特色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究竟怎么了?

募资额一降再降,项目要靠更多账面资金支持

最初,按照2023年2月披露的募资方案,华海药业计划将9亿元定增募集资金投入“制剂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项目”,2.3亿元投入“抗病毒等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建设,另外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同年11月9日,华海药业就下调了募资金额至13.49亿元,一周后,再将金额调低至12.1亿元。

通过两次密集的募资规模下调,公司原募投项目也发生巨变——特色原料药项目先是砍掉一个子项目,随后又遭“一键删除”。但据公司当时的问询函回复公告,特色原料药项目不再作为募投项目后,会改为使用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若总投资金额不变,华海药业需得动用3.71亿元的账面资金投建,该项目已经动工。

钛媒体App制图,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在2023年,华海药业前述两个特色原料药项目已经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截至年末,其特色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平台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为4120.54万元,到2024年6月末已经增至8310.15万元。不过这距离原计划的资金投入规模,还有近3亿元的差距。

除此之外,随着公司最近一次下调募资规模,“制剂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拟使用的募投资金也腰斩至4.2亿元,而该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金额高达13.23亿元。2023年,该项目也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截至2024年6月末,尚未于在建工程中现身。

华海药业曾表示,拟在临海国际医药小镇华海药业科技产业园区内建设“制剂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为3年,拟打造全自动、连续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中心,可规模化生产心血管类、抗抑郁类等口服固体制剂产品,包括缓控释片剂及胶囊剂等品种。该中心将融合WMS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实现人、机、物的信息互联互通。

对于该项目,华海药业寄予厚望,称其可以改善生产效能、提高生产效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提升公司在制剂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而募集资金迟迟未能落地,或是该项目是否开始投建暂不明确的原因,此次下调募资规模并减少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额度,是否意味着该项目前景不佳,亦未可知。

毕竟,最初募投项目中被“砍掉”的特色原料药项目,上交所问询函就特别关注其是否存在短期内无法盈利的风险。公司也在回复中表明,如果未来市场环境、技术发展、销售推广等方面发生变化,出现市场前景不明、技术保障不足等情况,将使得该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导致在短期内无法盈利。

不过本次定增募资金额缩水后,公司原定总投资高达19.94亿元的两大投建项目,需要其自掏腰包的金额会高至12.74亿元。目前来看,公司的资金储备较为充足,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4.4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77亿元,同比增长29.32%。

但几经变动的定增募资并非为华海药业唯一待确定事项,公司盈利能力虽在增长,却也警钟长鸣。

未定事项多如麻,放弃创新药管线引关注

华海药业主营医药制剂、原料药业务,形成了以心血管类、精神障碍类、神经系统类、抗感染类等为主导的产品系列。

2025年1月20日,华海药业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年度归母净利润11.4亿元至12.4亿元,同比增长约37.3%到49.3%,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长约29.4%到40.7%。

对此,报告期内,公司称主要源于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精益管理能力加强。相比于2023年公司利润同比下降28.88%的数据,华海药业的2024年财报数字是漂亮的。但面对一份已经确定的合格成绩单,市场更加关注公司的研发管线动向。

1月8日,华海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开挂牌转让已经完成临床Ⅱ期的1.1类创新药盐酸羟哌吡酮片(HHT101项目),这是由华海药业与军科院共同合作开发的1.1类抗抑郁新药产品,截至当时,华海药业在该项目上项已合计投入研发费用约6490万元。消息公布后,华海药业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

之所以转让管线,华海药业声称要整合公司研发资源,提升公司研发效率,加快实现研发价值落地。在2015年,该项目已经获得临床研发批件,十年过去,距离产生回报遥遥无期。华海药业选择退出并回收成本,HHT101项目拟定转让底价包括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1.1亿元,其中6000万的首付款将归于华海药业,这将增厚公司2025年利润。

往前追溯,华海药业还在2023年将自主研发的凝血酶抑制剂(HHT120项目)相关权益转让给丽珠集团,首付款与开发里程碑款合计5100万元。

这不禁引发市场对公司创新药开发推进能力的疑问。

华海药业的主业是原料药及仿制药,创新药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布局,至今,公司尚未有相关产品获批上市。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聚焦于自身免疫和肿瘤领域大分子生物创新药的自主研发,目前在研项目20余个,其中12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曾经,华海药业以原料药经营为主,业务遍布海外,但因2018年的缬沙坦原料药杂质问题,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相关诉讼至今还未了结,其中一项索赔涉及金额高达1.15亿美元,还有约814起集体诉讼和人身伤害诉讼,是公司尚未解决的法律风险。而且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有约一半业务在海外的华海药业,自然也就增加了经营风险。

过去一年,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进展也颇为坎坷,上述定增募资计划久未落地之外,华海药业还终止了旗下子公司长兴制药的北交所上市进程。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