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把别墅当宝,90、00后把价值千万的独栋当烫手的山芋,宁可和父母挤在门对门的两套普通住宅里。
为何人人羡慕坐在庭院喝下午茶的日子。在这届年轻人看来一点都不香呢?
网友@日子有术发帖子说:卖掉郊区别墅,在市中心买了两套门对门的老破小,别提有多爽!
评论区炸开了锅,“别墅装逼还行,住着真难受”,“我爸自从住进别墅就没好过,不是摔跤,就是长期的膝关节受损严重。”,“我老丈人甚至在别墅一楼打地铺睡了三年。”
还有网友@鱼老大吐槽:"住别墅三年,基本的维修工的活我都学会了,上能刷天花板,下能通下水道,我都等转行做物业了!”
所谓的豪宅生活,早就被这届年轻人扒得底裤都不剩。
他们正在掀起一场"居住革命":不要虚假的阶层符号,只要真实的烟火气。
门对门居住,有独立的空间,互不干扰,随时还能蹭饭,真的是“进可撒娇退可锁门”,比强撑着住别墅强太多了。
01、
为何越来越多人搬离别墅
①温度和潮湿问题太严重
先说说潮湿问题,就算有地下室、有新风系统和除湿机,三五年之后,地下室的潮湿就像梦魇,很难彻底解决,
有时候甚至连一楼都会墙皮起皮发霉。
温度问题就不用说了,大冬天,哪怕是空调+全屋地暖,客厅一样冷的像冰窖,
很多家庭冬季基本上都很少在客厅活动,都是吃完晚饭各回各屋蜷缩在楼上卧室。
②打扫卫生太太太辛苦
"别墅保洁只有两种结局:累死自己,或者穷死自己。"
网友@保洁李阿姨晒出账单:别墅日常保洁,两层楼400/次,三层楼600元/次,庭院清理落叶杂草另加200,下水道疏通200/次…
③蛇虫鼠蚁太多
"住别墅两年,网线被老鼠咬断七回,把老爷子都整毛了。”网友@毛毛兔分享血泪史:
家里经常有一些小生物从门口花园爬进屋里来,尤其是暴雨过后,地下室秒变水族馆,成堆的白蚁在吊顶开派对;
最惊悚的是,家里不知何时溜进来两只老鼠,网线经常被咬的稀烂,沙发底部还钻了几个洞,也有养一个猫来解决,但是似乎没啥用,现在的猫比耗子还胆小。
“只能靠各种防虫灭鼠的工具、蟑螂药等,来处理!”
④入住成本贵到离谱
你以为买别墅就完事了?网友@华子列出的账单让人窒息:冬天得地暖+电费,足够买辆五菱宏光,夏天的中央空调电费堪比小型工厂,物业费更是普通高层的三倍。
而且,一般别墅是“买房便宜装修贵”,网友@小赖说:“当初别墅买来300万,装修花了320万,如今挂牌出售,这装修在买家眼里只值5万拆迁费。”
.02
门对门的极致智慧
①独立不孤立
网友@快乐的小熊说:“和父母对门住三年,终于发现,这种"选择性亲密"简直让人羡慕不已,
平时各过各的,老人不干涉育儿、管老公,但门铃一响就有热乎的饭菜送上门,这可比住一个屋檐下强百倍。”
②蹭饭经济学
过来人@小涵妈说:我算过一笔账,和老人门对门住一起,财米油盐酱醋茶一年起码省了3万块,水电费、物业一年省9千,还有各种隐形福利,如免费家政、临时托婴、紧急医疗支援。加加拢拢,一年起码多存4万。”
还有网友@吃货拉拉呱凡尔赛:"自从对门住着我妈,我家厨房就是个摆设,连泡面都放过期了。"
③上班育儿两不误
职场妈妈@时尚达人秀儿说:“自从家婆住对面,早上"寄存"娃到对门,下班去对门吃个热乎的饭菜,再接娃回家睡香香,没有婆媳育儿观念冲突,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
@程序员小李说:妈妈是退休退休老师,自从她来了对面,我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
.03
大平层吊打别墅三绝杀
①生活回归本质
网友@懒癌晚期患者神总结:"在大平层,我的活动半径是直径30米;在别墅,是垂直30米——这特么是居住还是攀岩?"
网友@德才兼备的小花一针见血:房子的功能聚集在同一层,从此老人不用再战战兢兢爬楼梯,作为人子,从此心理更踏实了。
②核心地段,配套齐全
郊区别墅要啥没啥,网友@小奶猫吐槽:住在别墅,点个奶茶也被快递员嫌弃,给钱都不来,自从换到大平层以后,从此实现了"奶茶自由"。
还有比这个更现实对比:别墅周边别说像样的医院,找个诊所都难,老人一不舒服就只能上附近药店,“半路出家”的营业员靠问出诊断结果,开一大堆药,没一样管用的。
搬到大平层以后,电梯下楼就是社区诊所,门口就是公交站,老人坐车免费,两个站就到三甲医院。
还有教育、商业两大刚需,直接把别墅秒成渣。
③每一平米都省钱
精算师@人间清醒算过一笔账:“同地段的别墅和大平层,一平米物业费省2块,十年差距就是一台宝马钱。更别提别墅动不动就要请人清理杂草、做外墙防水,这些都是一大笔开支。”
网友@精打细算的小术总结:“别墅外表光鲜,那都是用钱堆的!大平层才是真正过日子。”
文末总结
抛开虚荣的外表,别墅反而成为了生活的负累。
越来越多年轻人更讲求实务主义,对虚假的仪式感嗤之以鼻,不想强撑面子工程,只要聪明的空间规划。
两代人门对门的居住,更是一代年轻人的处世智慧,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更是一种分寸。
那么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