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邹一桂绘制《牡丹二十四品图》包括:姚黄、魏紫、祥云红、万卷书、朝天紫、金系腰、状元红、醉玉环、瑞露蝉、淡鹅黄、银红球、鹿胎红、烟笼紫、汉宫春、碧玉楼、一捻红、绣衣红、舞青猊、飞燕妆、庆天香、紫袍金印、胭脂界粉、萼绿华、承露盘。
邹一桂(1686-1772 年),字元褒,一字原褒,号小山,江苏无锡人。
清雍正五年(1727 年)进士,官礼部侍郎。
1、姚黄
花千叶色正黄,出洛阳民姚氏家,一岁不过数朵。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谓之王,而魏花乃后也。
2、魏紫
魏紫,千叶肉红略有粉,梢出魏丞相人溥之家。花高五六寸,阔三四寸,叶至七百馀。一名宝楼台。
3、祥云红
祥云红,浅红花妖艳多态,与海云红相类,而花叶最多如朵云状。
4、万卷书
万卷书,花瓣如卷筒能承露。又名波斯头,亦名玲珑玉。色者贵。一种千叶桃红亦同是名。
5、朝天紫
朝天紫,千叶平头花朵极大,色正,紫如金紫夫人之服色,金作子非也,檀心光艳异于常品。
6、金系腰
金系腰,千叶黄花也,类间金而无蕊,每叶上有金线一道横于半花上,故目之为金系腰。其花本出于缑氏山中。
7、状元红
状元红,千叶深红花也,色类丹砂而浅,叶杪微淡近萼渐深,有紫檀心,开头可七八寸,其色甚美,回出众花之上,故洛人以状元呼之。其花出于安国寺张氏家。
8、醉玉环
醉玉环,乃醉杨妃子花,花房倒缀故以醉志之。胎体圆绿,其花下承五六大叶,阔三寸许,围拥周匝如盆盂盛花状,质本白而间以藕色,轻红轻蓝相错成绣。
9、瑞露蝉
瑞露禅,色深桃红,中抽碧心如合禅状,枝叶挺劲,光艳照人。
10、淡鹅黄
淡鹅黄,初开微黄如新鹅儿,后渐白平头不甚大,系姚黄皆本于白花上,过枝故尔。
11、银红球
银红球,外白内含红色,圆如球,开足时不见蒂,丰肌细理,雅韵绝伦。
12、鹿胎红
鹿胎红,鹤翎红子花也,多叶,色微带黄,瓣上有白点,如鹿胎,极化工之妙。
13、烟笼紫
烟笼紫,淡紫色,心蕊攒生,瓣末略带微黄,枝叶披拂如经风韵态,嫣然可爱。
14、汉宫春
汉宫春,红胎硬茎,必独本成树,方岁岁有华,花叶直竦而立,其色深红,出张氏。
15、碧玉楼
碧玉楼,如琼楼玉宇与玉楼子玉楼春,状小异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是风尘外物。
16、一捻红
一捻红,多叶浅红,叶杪深红一点如人以指捻之。旧传杨妃匀面馀脂,印花上来,岁花开上有指印红迹,明皇因命今名。
17、绣衣红
绣衣红,肉红胎,花开平头,大叶亦梅红色,花瓣浑然有黄气,琥珀光明彻可鉴。出自夏侍御家,故名绣衣云。
18、舞青猊
舞青猊,胎微短,花微小,粉红细叶,如剪中有五青瓣,如猊爪状,紫白花俱有。
19、飞燕妆
飞燕妆,千叶小楼风姿绰约,飘飘欲仙。有三种黄红出方氏,深红出马氏,花类象牙色者出张氏较胜。
20、庆天香
庆天香,千叶楼子高五六七寸,香而清,初开单叶,五七年则千叶矣,年远者树高至八九尺。
21、紫袍金印
紫袍金印,色青紫,圆整端好,瓶心透,露黄心一簇,擎于花顶,如金印然。
22、胭脂界粉
胭脂界粉,白花瓣未著,红丝晕,文理交错如此,女儿花中洒金一种,洋茶花谱内亦见之。
23、萼绿华
萼绿华,千叶楼,子大瓣群花却后,始开每瓣上有绿色。一名佛颈青,一名鸭蛋青,一名绿蝴蝶。得自永宁王宫中。
24、承露盘
承露盘,每朵各有二叶,每叶之近萼处各成一个,鼓子花朴凡有十二个,惟叶杪折展与众花不同,其下玲珑不相倚著,凌晨如有甘露,盈个其香,益更旖旎。
邹小山牡丹一捻红
一、一捻红。多叶浅红,叶杪深红一点,如人以指捻之者。
旧传杨妃匀面余脂印花上来,岁花开,有指印,故名。
二、倦绣情怀春事栏,暂抛银甲不成弹。
拈来白雪供微笈,吐出红云作幻观。织乎乍粘鹦嘴赤,残膏尤点鹤头丹。开元旧事传宫监,好作青蚨月印看。一桂。
钤印:臣一桂(白)恭画(白)邹一桂(白)小川(朱)说明:
1.陈介祺题签,陈介祺(1813-1884),中国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淮县(今山东淮坊)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2.宫廷装裱。
邹一桂(16861772),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二甲壹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翰林院编修、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礼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内阁学士。
众所周知,邹一桂是清初画坛有名的宫廷花鸟画家。
他的花卉学自岳父恽南田,清润秀逸,别具一格,深受世人喜爱。
同时,作为词臣画家,他的花鸟画也流行于宫廷,并被乾隆帝赏识。据史料记载,邹一桂曾精心绘制《百花卷》献给乾隆,乾隆龙颜大悦,并为之题绝句百首。
后赐邹一桂“画禅颐寿”匾额,并赞其花卉“派接徐黄江左邹,寒英设色足风流。”圣眷之深,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此幅《牡丹二十四品之“一捻红”》也是为乾隆所作。细看其宫廷装裱样式、小楷题跋及毕恭毕敬的“臣一桂”、“恭画”钤印等细节,无不揭示其宫廷绘画的本质。后被尊为金石收藏研究“近代之冠”的金石学家陈介祺为此画题签:“邹小山牡丹·一捻红·其六”。
从题签中判断此件疑为散失之作,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河北省博物馆藏有邹一桂所绘《魏紫》;日本《支那名画宝鉴》中刊有其所绘《金系腰》。这两幅不同品种的牡丹图,不论在尺寸、质地、形制以及款识、钤印上,都与《一捻红》类别相似,由此推断此件《一捻红》、河北省博物馆藏《魏紫》、日本《支那名画宝鉴》中《金系腰》,三者应为一套作品。另从绘画技巧及艺术性,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邹一桂《牡丹兰蕙图轴》相比较,与邹氏水平如出一辙。
再查阅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藏发现:其有一套清宫旧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中的《墨妙珠林》十二册之未册:邹一桂《牡丹二十四品》亦有“一捻红”,二十四开册页分别为:
一、姚黄,二、魏紫,三、祥云红,四、万卷书,五、朝天紫,六、金系腰,七、状元红,八、醉玉环,九、瑞露蝉,十、淡鹅黄,十一、银红球,十二、鹿胎红,十三、烟笼紫,十四、汉宫春,十五、碧玉楼,十六、一捻红,十七、绣衣红,十八、舞青猊,十九、飞燕妆,二十、庆天香,二十一、紫袍金印,二十二、胭脂界粉,二十三、萼绿华,二十四、承露盘。
“牡丹二十四品”原出自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之《花品叙》,列出牡丹品种二十四个。对比详载的牡丹品类,前文所提到《一捻红》、《魏紫》、《金系腰》皆在其列。由此推断,此件《一捻红》是邹一桂所绘另一套宫廷作品《牡丹二十四品》中的一幅。
《一捻红》画面中,一株盛放的牡丹自右伸展,似晃动的绿叶和幼嫩的分枝静侍两侧,衬托出“一捻红”的一枝独秀。花朵以蛤粉打底,同时敷以淡红,再用重粉点染边缘,厚重之间分外典雅。最惹人注目的,则是外层花瓣上的深红一点,似是美人指尖轻捻,愈有娇媚之感。枝叶出笔条畅自如,设色渐次变淡,与花体交映成趣。此画既有写生的真气,又有文人的逸气。笔墨尽得恽南田之没骨真谛,却又蕴含独特风貌。
邹一桂的画美书亦佳。画中牡丹的品名“一捻红”以隶书书写,笔锋微露,结体典雅。后缀的小行书解释了“一捻红”的形色、状态和名字的由来,颇有科普的味道,可见已受当时西洋植物图谱影响。小楷题跋则是一首七言诗,其字形体缱绻得体,墨色浓淡相宜;其诗扬葩振藻,字字珠玑,将邹一桂的才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画中的题跋与注释都提到了“一捻红”与杨贵妃的关系:曾有宫女奉千叶粉红花于杨贵妃面前,时逢贵妃梳妆,手上有胭脂红,随手一捻便将胭脂染在了花瓣上。来年花开,深红一点重现。唐玄宗大喜,遂赐名“一捻红”。静观此画,画中有花,花中有典故。而这典故、这花、这画都与皇家密不可分。如此一来,此画不但立意高妙,又多了一分风流雅致的意趣,实在让人拍手称绝。
此《牡丹二十四品之“一捻红”》将皇家气象、没骨技法、植物科普、文人诗意和轶闻典故融为一体,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其面世的作品中也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市场中邹一桂作品较为少见,曾有《石渠宝笈》著录的《竹石梅花》拍出4782万高价,除去牡丹二十四品中《一捻红》、《魏紫》、《金系腰》,其余二十一品,早已分散各处,不知去向,此件邹一桂《一捻红》精品,可见存世之珍贵,颇值宝藏。
【邹一桂牡丹兰蕙图轴】
《牡丹兰蕙图》轴,清,邹一桂绘,纸本设色,纵83.4厘米,横44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贮宁寿宫 五玺全 宝笈三编
清俗,每逢新春,长于绘事的朝廷词臣往往进奉“岁朝图”,向皇帝恭贺新禧,是图即为此类作品。
画中牡丹争相盛放,枝叶向背分明,花朵以淡粉相敷,边缘用重粉晕染,花蕊借明黄点出,尤显庄重典雅。
细笔勾写、精心染就的兰蕙柔弱生姿,隐隐有暗香浮动之气,韵味十足。
画上另有乾隆帝御笔行书题御制诗二首。
花品
花品,即二十四花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二十四花品,《洛阳牡丹记》一卷,宋欧阳修撰。修有《诗本义》,已著录,是记凡三篇。一曰花品,叙所列凡二十四种。同、光年间,前兔痴道人摘红雪词题《二十四女花品图》于海上,画眉楼主复偕同人为《续花品》以李佩兰为群芳之冠。《续花品》之后,又有公子放所定《上海书仙花榜》,列名妓二十八人,而以一花比一妓,如王逸卿被喻为芍药,独擅风华,可谓百花齐放,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