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胡毓菁

昨天,姑苏区召开全区社会工作会议暨2024年度社区“互比互学”总结汇报会。会议总结回顾2024年姑苏区社会工作的丰硕成果,通报全区十佳社区“互比互学”案例、优秀社区工作者和最佳“社区合伙人”等一批优秀典型,系统部署今年姑苏区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姑苏区社会工作发展方向。

新使命、新担当。自2024年机构改革开启社会工作新篇章以来,姑苏区坚持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打造高品质苏式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以社情民意联系机制为抓手,紧贴居民需求,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打造更富活力、更具温度的“福气之城”。“作为中组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基层联系点、中社部行业协会商会工作联系点,姑苏区通过打造一项项基层治理工作的‘金字招牌’,不断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社会治理的新画卷。”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深化“社情民意联系”机制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万多件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是姑苏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自2021年9月起,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姑苏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雷打不动”带着全体党员干部下沉全区169个社区,“面对面”听民意、解民忧,让数以万计的百姓“烦心事”迎刃而解。今年初,姑苏区社情民意微实事项目连续第3年获评“苏州十大民心工程”。

梅林新苑小区建成20多年,居住以老年人居多。因受资金等问题困扰,小区路面年久失修,晴天扬尘漫天,雨天坑洼积水,成了居民们出行时遇到的“烦心事”。2024年底,苏州市开展安置房小区整治提升工程,梅巷社区顺势而为,通过“社情民意联系日”和社工包干走访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积极向上反馈并筹措资金。当年12月,小区约 2000平方米的坑洼路面完成了修复,路面厚度也从原有的3厘米翻新至5厘米,全方位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度。“小区路面平整了,我们遛弯散步更安全更方便了,感谢政府为老百姓解决了难题。”近日,在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上,70岁的居民王阿姨难掩内心激动,向社区表示感谢。

这是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生动缩影。“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这一活动平台,解决好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姑苏区已开展42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全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累计赴社区28585人次,接待居民群众24134位,收集问题诉求7560件,听取意见建议15910件,累计解决或答复22649件,切切实实为居民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烦心事。

今年,姑苏区将持续深化社情民意联系工作机制,坚持每天都是“社情民意联系日”,通过社工大走访、“幸福家园微网群”等方式,全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问题诉求,不断推进群众诉求的解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持续把“社情民意联系日”打造成为姑苏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社会治理品牌。

推动“互比互学”评比交流

676个案例激发共治共享新活力

社区处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第一线,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体现在服务群众的成果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2024年,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全区169个社区开展“互比互学”活动,推动社区开展微更新、微改造、微提升,并结合“一周一亮晒、一月一评比、一季一交流、一年一汇报”四个关键节点,累计亮晒工作案例676个,切切实实把社区的工作成效亮出来。在每季度召开的汇报交流会上,30位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讲述工作案例,分享工作经验,以可观可感的工作数据、一系列现场照片,展示了社区治理的工作成果。

走进干将西路欣嘉园小区,特色绿植景观小品、充满趣味的文化墙绘、崭新的儿童游乐设施等随处可见。很难想象这原本是一个管理混乱、杂草丛生、缺乏公共设施的老小区。去年开始,三元一村社区在该小区开展“‘浇’个‘盆’友”共享花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社区积极发动居民参与,联系辖区幼儿园、学校志愿者共同参与设计方案、认领绿植项目、开展墙面装饰。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为共享花园的建设集思广益、添砖加瓦,小区建设好了,居民的凝聚力也更强了。”三元一村社区党委书记缪婷雯有感而发。

各方力量动起来,群众满意度自然升起来。“通过‘互比互学’的形式,激发社区比治理水平、学成功经验,进一步营造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在取长补短、互学互鉴中推动社区治理服务不断取得新突破。”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姑苏区还将持续加强基层减负增能,推进社区工作者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落实常态化走访工作,加强与居民的密切联系,推动社区从“忙事务”到“抓服务”的转变,积极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工作格局,推动“福气姑苏”的美好愿景变为更多幸福实景。

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

30项举措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

近年来,各类新业态模式蓬勃兴起,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社会发展重要力量。据统计,姑苏区约有1.5万名新就业群体人员。为给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多维度、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去年以来,姑苏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了新就业岗位一线体验调研活动,共收集问题300余条,梳理了包括工作便利、职业保障、城市融入、作用发挥、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共性需求30余条。针对这些需求,姑苏区提出了4类12条对策建议,包括提升服务保障、加强就业帮扶、强化权益维护等,制定务实举措,逐一破解问题,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全街是姑苏古城的网红街区,也是快递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比较集中的区域。在日常工作中,这些新就业群体人员普遍会遇到热饭难、休息难、停车难等实际问题。了解这一情况后,姑苏区双塔街道深入挖掘十全街沿线爱心商户、公益组织等资源,打造了三言小驿、全新全驿等7处暖心服务点位。此外,街道还精心设计了“十全十美”服务圈地图,详细覆盖服务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哥食堂、港湾式非机动车停放处等关键点位,让奔波在十全街上的快递员、外卖员能够准确获取所需的服务资源。

为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去年以来,姑苏区深入挖掘社区、商圈、园区、楼宇、加油站、停车场、充电站、银行网点等社会资源,共建成了友好社区、友好停车场等共计53个友好场景、296个暖“新”服务点位,并出台了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30项举措。据了解,2025年,姑苏区已将新就业群体暖心服务驿站建设纳入区级实事项目,预计今年将新建95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更好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贴心的服务。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面广量大,关爱凝聚群众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课题。为了进一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今年春节前,姑苏区率先贯彻落实全市“换位跑一次”行动部署,全区49家机关部门、街道等“一把手”下沉至区行政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接待点、“12345平台”等75个线下、线上办事服务场所,体验办事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收集诉求问题,履行岗位职责,更加全面直观感受企业、群众需求。接下来,姑苏区将常态化开展“换位跑一次”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诉求,研究推动工作机制优化,不断促进惠民惠企政策落实落细、便民服务暖心贴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