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方 本报通讯员 龚轩

节后大家陆续返回工作岗位。殊不知,新年开工的可不只有我们,骗子也已蠢蠢欲动。快来看看这份“开工反诈指南”,助你继续牢牢守护住自己的“钱袋子”!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

典型案例:

近日,市民李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结识了一名网友,双方在网络上聊了一段时间后,对方询问李女士想不想赚钱,他正在“投资”一个项目,赚了不少。因想在新的一年多赚点钱,李女士便动了心,就在对方提供的“投资”网站上注册了账号,并在对方的指导下买进卖出,其间李女士也从网站上成功提现过。

李女士先后充值200余次共计17万余元。直到李女士想要再次提现时,对方称因提现金额大,需缴纳4.5万元的税款,李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醒:

如果遇到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推荐所谓的“投资理财”渠道,声称“有特殊资源”“有内幕消息”,能“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请不要认为是天上掉馅饼了,这是诈骗陷阱!不妨多想想,一个非亲非故、没见过面的陌生人为什么要将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介绍给你?

虚假招聘+刷单返利

典型案例:

春节假期前,正在找工作的市民钱先生在网上投了许多简历。节后,钱先生的QQ邮箱收到一份陌生邮件,内容是招聘信息,钱先生误以为是投简历的公司回复,便联系了对方。对方发了一个网址链接,让钱先生下载了一款名为“AI办公”的软件。

钱先生下载并注册好后,软件“客服”称工作内容就是在线上做投票等任务,费用日结,然后钱先生就在“客服”的引导下开始做投票等任务。当天,钱先生做的任务都成功了并拿到了报酬。等到第二天的时候,钱先生做前两单任务也成功了,但从做第三单开始就提示失败。之后,钱先生在“客服”的诱骗下先后转账9笔共计4万余元,但仍显示任务失败,钱先生便报了警。

警方提醒:

如接收到上述招聘邮件或者电话,声称工作内容是线上做一些投票、点赞等任务就能拿佣金的,请务必提高警惕,这极有可能是披着招聘外衣的刷单返利骗局,切勿轻信、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冒充电商客服

典型案例:

春节假期后,市民张女士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客服,并称张女士在某商城购买的价值100余元护发精油在运输过程中丢失了,可进行线上理赔。张女士见对方将具体的产品信息都说了出来,便信以为真。

起初,张女士通过支付宝接收了对方发来的69.9元口令红包,但对方称退款数额不对,张女士收到的是别人的红包,让她先把这笔钱退回去,否则会影响征信。之后,对方就给张女士提供了一个网址和一些二维码。张女士在对方的诱骗下扫码转账共计3万余元,直到被家人提醒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醒:

节前或者节日期间购买的商品收到了吗?殊不知,骗子也会利用这个时间点,以“快递丢失,予以理赔”为由实施诈骗。如接收到上述电话或者短信时,请勿轻信,应及时通过官方渠道询问核实,谨防被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