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相关文献报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新诊断高血压中发生率超过4.0%。过去的30多年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方式几乎没有大变化,仍以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全肾上腺切除术为主。但药物治疗患者耐受性较差(特别是男性患者),而手术治疗属侵入性治疗方式,患者依从性相对更差。

在上述背景下,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巴特健康信托基金会和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简单、微创的靶向热疗法——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该微创消融术有望作为全肾上腺切除术替代方案,治疗单侧分泌醛固酮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大病理类型之一),且在消融大部分醛固酮腺瘤的同时,还可能完全治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


截图来源:The Lancet

FABULAS是一项在英国开展的研究,纳入年龄18岁及以上、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理分型为左侧分泌醛固酮腺瘤的患者28例。研究人员共招募了3组患者,第一组和第三组为8例,第二组为12例。

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两次分子影像学检查。第一次检查目的是诊断和定位分泌醛固酮腺瘤,第二次检查目的是量化可消融程度。如同常规的内窥镜检查一般,操作医师会将带有微小摄像头的仪器,从患者口腔中插入并送达至胃,待其观察并找到肾上腺后,再将细针插入分泌醛固酮腺瘤中,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高温破坏分泌醛固酮腺瘤,且不伤害周围正常组织。随着研究的进展,操作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10~20秒的治疗时间(即增加治疗剂量),这种微创消融操作方式仅需20分左右的时间。


▲左侧分泌醛固酮腺瘤消融示意图,消融针可穿过胃壁直达腺瘤(图B),以及带有超声探头和消融导管的内窥镜顶端实样(图C)(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所有28例患者中,21例接受了单次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7例患者因首次术后3个月经PET-CT检查发现分泌醛固酮腺瘤的消融率低于25%,而接受了第二次微创消融。在分泌醛固酮腺瘤的不同部位均可观察到治疗痕迹,每次治疗持续时间5~20秒不等。

研究主要终点为治疗安全性,定义为微创消融后24小时或48小时主要器官穿孔、出血或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无一例患者发生预设的主要器官穿孔、出血或梗死等事件。在微创消融后24小时或48小时内,仅有一例患者出现淀粉酶升高(基线时87 IU/L,治疗后24小时内升高至195 IU/L),未发现患者罹患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证据。所有患者也均未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检查异常的情况。

属于研究次要终点的有效性指标上,微创消融也表现良好,具体来说:

微创消融后3个月,患者接受经PET-CT检查,以评估微创消融程度,研究人员将对比肾上腺放射性示踪剂最大摄取比值(SUVmax,该比值超过1.25:1是诊断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阈值)。结果显示,基线时,所有患者SUVmax中位值为1.38(范围1.16~1.92),微创消融后中位值降低至1.14(范围1.02~1.32),中位值降低了0.27(95%CI:0.11~0.52)。


▲从左至右分别为患者2、患者4和患者5在在微创消融前(图A)和微创消融后(图B)的PET-CT图像,方框所圈为分泌醛固酮腺瘤所在位置(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人员同时以患者生化结局和临床特征,来评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愈率。其中,生化结局为血浆醛固酮(pmol/L)/血浆肾素(nmol/L/h)低于1000,则认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非肾素依赖性)患者的自主分泌醛固酮问题已被治愈;若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至少50%,则认为达到部分生化治愈。 临床特征为当停止所有治疗后,患者家庭收缩压/舒张压降低至135/85 mmHg及以下,则认为高血压已被治愈;若降压药用药剂量减少,或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20 mmHg和10 mmHg,则认为达到部分临床治愈。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消融后6个月,75%(21/28)的患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主分泌醛固酮已完全或部分被治愈,43%(12/28)的患者高血压完全或部分被治愈。值得关注的是,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主分泌醛固酮完全治愈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高血压也同时被完全治愈,微创消融后第二天即恢复了正常活动。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主分泌醛固酮没有被治愈,且微创消融不完全的患者,随后进行了左侧肾上腺全切术,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Michelina Alfieri是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之一,她表示:“在参与这项研究之前,我已多次就诊,但始终无法摆脱头痛这一严重影响我正常生活的问题。这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让我快速恢复健康,并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中”。

总之,本次利用内窥镜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1期研究达到了研究目的,即通过PET-CT确定的分泌醛固酮腺瘤可经口入胃后触达并消融,且患者未发现预估可能的安全性信号。21例患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主分泌醛固酮已完全或部分被治愈,12例患者高血压完全或部分被治愈。4例患者完全治愈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这意味着,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理分型为醛固酮腺瘤时,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潜在的治愈性治疗方式。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Stephen P Pereira教授表示:“本次研究让我们能够有机会诊断和治疗更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从而降低他们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减少长期依赖于降压药的患者人数”。

根据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新闻稿,这项突破性治疗方式有望成为全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引起的高血压的新治疗标准,或改变这种临床可治愈高血压的管理模式。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一项更大规模的“WAVE”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将对比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研究结果预计于2027年公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The Lancet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参考资料

[1] Argentesi G, Wu X, Ney A, et al.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s (FABULAS): a UK,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proof-of-concept trial. Lancet. 2025 Feb 7:S0140-6736(24)02755-7. doi: 10.1016/S0140-6736(24)02755-7.

[2]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New treatment offers quick cure for common cause of high blood pressure. Retrieved 10-Feb-2025.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73054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肾上腺学组.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3):188-195. 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6.03.003.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