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刊”CA:期刊影响因子之王

《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简称CA)是肿瘤学权威期刊,由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主办。截至2024年,CA的期刊影响因子已经连续19年在全球所有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两度超过500

因其一骑绝尘的影响因子,CA被许多网友称为“神刊”。影响因子如此高的原因,是它发表的癌症统计报告广获引用,同时它每年只发表二、三十篇论文。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是特定时间内的被引次数除以论文数量,分子大,分母小,商就非常大


图1 CA与几种高影响因子期刊近年影响因子的变化

CA发表的癌症统计报告通常包含各种恶性肿瘤在特定区域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有许多肿瘤学论文在开头引用CA发表的统计资料,这种现象在中国作者的论文中尤为常见,这里可以展示一个典型的例子: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the sixth most common cancer and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worldwide. [1](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 ) [Ⅰ]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71:209-249, 2i021( Hyuna Sung等人所著《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

我相信会有肿瘤学研究者觉得这样的开头是一种陈词滥调(Cliché),作为同行的读者希望尽快知道本文打算填补什么知识空白,而不希望阅读“许多人因肝癌死亡,这是一个人类尚未攻克的难题”。其实,如果只看特定的一篇论文,这样开头并无不妥。医学论文写作重要的参考书《AMA风格手册(第11版)》建议,引言既要向同行证明作者了解这个主题,也应该为不熟悉这个主题的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Ⅱ]。发病率、死亡率是很重要的背景资料,也是一个很好的让读者了解这项研究的潜在意义与价值的切入点。

Robert B. Taylor在2018年出版的参考书《医学写作:临床医生、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指南》甚至展示了一个作为论文开头的“常用金句”(参考文献为一篇2010年发表在《柳叶刀》的论文) [Ⅲ] ,

The Introduction classically opens with a broad statement that puts the problem in context. The introduction to a paper on aspirin and colorectal cancer begins, “Colorectal cancer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ncer in developed countries…”(Rothwell PM et al. The Lancet. 2010;376(9754):1741).( 引言通常以一个概括性的陈述开头,将问题放在背景中。一篇关于阿司匹林和结直肠癌的论文的引言是这样开头的:“结直肠癌是发达国家第二大常见癌症……”)

然而,如果有太多的肿瘤学论文写这样的开头,就可能有问题。在讨论可能有什么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目前有多少论文在写这样的、以CA发表的癌症统计数据作为参考文献的开头

2023年:每5篇肿瘤学论文

就有1篇首引CA

由于没有进行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的能力,我把问题简化成有多少论文的第一条参考文献来自CA。另外,肿瘤学论文可以发表在综合期刊(例如Nature和Scientific Reports),但很难从综合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挑选哪些是肿瘤学研究。因此,最后选择的是2023年在肿瘤学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article)与综述(review)

期刊仅限以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的期刊,因为以著者-出版年制著录的参考文献列表,会按照姓氏而非在文中的引用顺序排序。“肿瘤学”定义为期刊在Web of Science和Scopus两个数据库的学科分类均为肿瘤学/肿瘤研究。对首条参考文献来自CA的论文,抽取1/20,看看它们的开头具体是怎样写的。


图2 流程图

这样,纳入了209种期刊在2023年发表的44089篇论文,其中8630篇(19.9%)的首条参考文献来自CA,其中近半(47.5%)为《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出现次数最多的两类CA论文为2018年以来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组,5119篇)和美国癌症统计报告(Cancer Statistics组,2539篇),共占88.7%

首条参考文献来自CA的占比,在论文的类型为研究论文(20.1%)或综述(19.1%),期刊的JCR分区为Q1(17.7%)、Q2(22.9%)、Q3(19.8%)、Q4(16.4%),都没有值得注意的差距,大概都是每五、六篇有一篇。不过,有来自中国内地的通讯作者的论文,有33.2%的首条参考文献来自CA,大概每三篇有一篇,没有任何通讯作者来自中国内地的论文则只有14.6%,大概每七篇有一篇。


图3 有无来自中国内地的通讯作者的论文首条参考文献来自CA情况对比

用论文的类型、期刊的JCR分区和有无来自中国内地的通讯作者三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有中国内地通讯作者的OR为2.86(95%CI:2.72, 3.01),可以解读为,中国论文首条参考文献来自CA的机会是外国论文的近3倍

探索性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引入交互效应后,有中国内地通讯作者与期刊的JCR分区为Q1和Q2分别具有显著的负交互效应。即中国论文的首条参考文献更常来自CA,Q1和Q2区期刊的首条参考文献也更常来自CA,但是出现了“1×1<1”。这提示相比起在Q3和Q4区期刊发表的论文,Q1和Q2区期刊发表的中国论文的首条参考文献较少来自CA

警惕误引!多篇中国论文混淆“美国数据”为全球数据

为了了解CA论文被引用的具体情形,在GLOBOCAN组和Cancer Statistics组抽取了381篇论文,发现无论中外,首条参考文献几乎全部在论文的一个句子(或句意与第一句紧密连接,只不过用句号分隔了一下)被引用。被引用的CA论文大多数(七、八成)是这个句子引用的唯一参考文献。CA发表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和美国癌症统计报告包含许多信息,例如癌症的发病人数、发病排名、死亡人数、死亡排名等等,不同论文使用的内容各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Cancer Statistics组,发现了30篇论文疑似把美国癌症统计报告当成了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即在文中写全球某种癌症如何,但引用的参考文献却是某一版美国癌症统计报告,一个中国论文的例子是(特隐去来源,发表于2023年10月),

According to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X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malignancy with the highest mortality rate worldwide (1).( 根据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X癌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1)。)

1.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Cancer J Clin 2022;72:7-33. ( Rebecca L. Siegel等人所著《2022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

美国癌症统计报告仅有美国的数据,这里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引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没有阅读正文(甚至没有阅读摘要)的人会被“Cancer statistics, 2022”(直译为“2022年癌症统计”)这个标题误导,以为它是全球癌症统计报告。

30篇中有24篇有来自中国内地的通讯作者,占Cancer Statistics组抽取的54篇中国论文的44.4%。虽然这个样本量很小,无法得到可靠的估计,但可以想见,可能每年都有上百篇中国论文在如此“误引”。

中国作者也许有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目前中国作者太频繁地在论文开头写引用CA论文的句子。肿瘤学研究者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式为论文开头,例如参考总结特定癌症诊疗现状的综述介绍这种癌症,特别是肿瘤学的基础研究,可以跳过“发病率”与“死亡排名”,直接切入科学问题;还可以参考卫生经济学资料,例如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来说明特定肿瘤对患者造成的负担。

当然,大家都做正确的事(写介绍特定癌症的流行情况的“金句”),并不是一个错误,只是作者应该妥善选择引用的统计数据。这里为大家提供三点建议。

一是务必阅读打算引用的文献,特别是避免把美国癌症统计报告当成全球癌症统计报告。

二是应引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在前述的数据集中有41篇论文的首条参考文献是12年前(2011年)发表的,Ahmedin Jemal等人报道的200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其中有的同时引用了更新的数据,意在说明某种癌症一直是一个问题;但在另一些论文,这篇“古老”的文献是那个介绍流行情况的句子唯一的参考文献。如此引用是否合适,着实有待商榷。

小贴士:目前(2025年2月)CA发表的最新的全球与美国癌症统计数据分别是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10.3322/caac.21834)和Cancer statistics, 2025(10.3322/caac.21871)。

三是只在中国开展的研究可以考虑引用中国的癌症统计资料。对于中国作者,一种癌症在中国多发,有时比这种癌症在全球多发,更能说明他们进行这项研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也可以更清晰地提示这项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学者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应该善用本土数据,让研究既立足国情,又与世界对话。即便是撰写英文论文,也可以引用近年在中文期刊和中文图书发表的中国本土癌症统计资料,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2021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南大学出版社的《2022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的《2022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

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国家癌症中心(依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21年创办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癌症科学进展》),在该刊以英文发布最新的中国的癌症统计数据,例如在2024年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统计资料(10.1016/j.jncc.2024.01.006) [Ⅳ] 。在肿瘤学论文中引用这些开放获取的英文资料既便于非中文读者阅读与引证,又能让更多的国际读者了解中国的癌症防控成果,协助传播肿瘤学研究的“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Ⅰ]. J Clin Oncol. 2023 Jan 1;41(1):117-127. doi: 10.1200/JCO.22.00392.

[Ⅱ]. 2.8 Parts of a Manuscript, Headings, Subheadings, and Side Headings. AMA Manual of Style, 11th edition. https://academic.oup.com/amamanualofstyle/book/27941

[Ⅲ]. 11. How to Write a Report of a Research Study. Medical Writing: A Guide for Clinicians,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3-319-70126-4

[Ⅳ].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005424000061

医咖会APP已上线啦!现在下载医咖会APP,还可以获取惊喜好礼!

1、在医咖会APP完成注册登录,即可获得2张基础课程券

2、在医咖会APP用1积分即可兑换2025年医咖会科研台历

1、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

2、在应用商店搜索【医咖会】进行下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