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国女翻译刘禄曾到美国访问,一美国男人不知为何一直盯着她,几分钟后,男人终于忍不住冲到她面前,一把抓住她的手……
“请问你到过朝鲜战场吗?”抗美援朝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刘禄曾一时弄不清楚这位美国人的来意。
她确实曾经是志愿军的一名女战士,那年国家急需英语人才,刚刚从学校毕业刘禄曾,放弃了优渥的留校工作机会,跟着浩浩荡荡的志愿军一起跨过鸭绿江。
她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主要是参与战场的俘虏审讯工作,翻译缴获的英语文件,难道这位素不相识的美国人,曾经是战俘营中的一员?
刘禄曾猜的没错,在美国人詹姆斯激动地讲述里,正是在多年前朝鲜战场,二人在战俘营中曾有过短暂的交流经历。
隔了这么久,詹姆斯还能记得刘禄曾,实在是当时的经历太难忘了。在环境的恶劣的朝鲜战场,詹姆斯因为连日的战斗身体虚弱,进入战俘营后,他立刻病倒了。
可是当时战俘营中的美国俘虏态度比较消极,很多人都通过装病来逃避审问和工作,詹姆斯这样的真病人也被当作作假。
有一日刘禄曾接到报告说,詹姆斯卧床装病,不肯配合工作,请英语流利的刘禄曾去看一看。刘禄曾在战俘营处理过这样事情不计其数,她依然每次都认真对待。
不过这次不一样,詹姆斯是真的发高烧病的起不来,刘禄曾赶快安排军医治病,“咱们志愿军的政策是优待俘虏,怎么能因为有人装病就忽视真正的病人呢?”
刘禄曾提醒过后,其他战士也对这些生病的战俘更关心了,平日里相处也更加轻松,不过由于文化差异,难免有疏漏的地方。
跟詹姆斯比较熟稔的一位战士,跟他玩儿起了刮鼻子的游戏。这是战俘营内部的一个笑话,因为美国人的鼻子一般长得比中国人的鼻子大,战士没有意识到这是对美国人的冒犯。
詹姆斯虽然觉得不舒服,不过他看着战士没有恶意,也就隐藏起不满玩起了游戏。这一幕刚好被刘禄曾看到,她立刻制止了战士的行为,并告诉他这样俘虏会感到不受尊重。
詹姆斯对刘禄曾平等对待战俘的态度感动,因为刘禄曾的努力,他也逐渐相信,志愿军是为了保卫家乡、守卫和平才拿起武器战斗。
他改变了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开始质疑起自己在美国接受到的宣传,刚开始接受问询的时候,詹姆斯还比较抵触,后来逐渐被刘禄曾的耐心和转业折服,真心实意的放下武器,希望迎接和平。
在战俘营的日子,对詹姆斯来说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然而对于刘禄曾来说,与詹姆斯的交流,是她日日夜夜工作的一部分,她在战场上说服了许多像詹姆斯一样的美国大兵。
刘禄曾虽然是英语专业的高材生,但是对于军事用语却不熟悉,而跟在朝鲜战场上接触到资料和情报,都涉及到军事知识。
为了能尽快掌握工作,刘禄曾白天给战俘营的俘虏做工作,晚上休息的时候还要研究军事术语,此外她还认真钻研战场上俘虏的心理,从根源上瓦解他们继续战斗的心理防线。
她每天不厌其烦地给美国俘虏讲解志愿军的俘虏政策,宣传志愿军的和平思想,这些傲慢的美国士兵,一开始刘禄曾不屑一顾,可是在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也抵抗不住败下阵来。
刘禄曾对战俘心理的掌控非常准确,当察觉到他们的抵触情绪时,刘禄曾就从他们的故乡讲起,从他们选择参战的原因找到突破点。
这样的刘禄曾得到了在战俘营中信誉极高,像詹姆斯这样对刘禄曾感激不已的美国士兵有不少。
刘禄曾是一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她的战场在战俘营工作上,可是每到行军的时候,刘禄曾也巾帼不让须眉。
在地势险峻的地方跋涉,刘禄曾丢掉了女大学生的柔弱,走到满脚血泡再不能前行一步,后来血泡结成了厚厚的茧子,刘禄曾再也不会因为担忧自己拖累行军而羞愧。
在停战前夕,刘禄曾跟其他志愿军战士一起在坑道里,拿着扩音器向对面阵地喊话,那些美国士兵直到亲眼看到刘禄曾才相信,一位女战士真的敢在最危险的前线喊话。
参考资料:当年审讯过的美军俘虏,在美国认出了她2020/10/2106:51来源:交汇点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