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时期,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除了要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作战外,还要面对后勤短缺、环境恶劣等问题。

特别是寒冷的气候,更是令志愿军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位于高纬度的朝鲜,其冬天的气温可低至零下四十多度。志愿军在刚刚入朝作战时,由于没有充足的御寒衣物,从而造成了非常多的非战斗减员。

1950年11月,志愿军27军80师239团7连奉命前往长津湖一带,执行战斗任务。

其中有一个班由班长谭炳云率领,前往一处高地驻守,负责阻击南逃的美军。


谭炳云

在行军的路上,战士们路过了一个被美军摧毁的村庄,满目疮痍,触目惊心。

一位战士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道:“啥叫唇亡齿寒啊?这就叫唇亡齿寒!如果我们不在朝鲜打跑了美国鬼子,那么接下来要被毁的就是我们的家乡啊!”

谭炳云听后,连连点头:“你说得对,所以我们现在一定加快速度,赶在美国鬼子逃跑前,把他们的退路堵住!”

说着说着,谭炳云突然看到在一片被炸毁的房屋之中,有一间屋子竟然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看似并没有损伤。

谭炳云判断该屋子里也许还有生还者,于是他让全班继续前进,自己则带着两个战士去屋中检查。

然而,当他们进入屋子中后,一阵恶臭扑面而来。原来,美军投在这个屋子里的炮弹是颗哑弹,没有炸毁这间屋子,而是从屋顶上砸下来,直接把住在里面的朝鲜老乡给砸死了。

那位老乡的死状可以说是非常之惨,血液喷溅得到处都是。谭炳云检查了一遍屋子,确认没有生还者,正准备离开。

但是,他在临走前看到屋子里有一床棉被还完好无损,只是被鲜血给弄脏了。

当时,朝鲜已经入冬,寒风凛冽。而27军此前是在浙江一带驻守,突然接到入朝任务,着急北上,身上穿的还是薄棉衣,正需要御寒的东西。


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

为此,谭炳云立刻对两位战士说道:“这床棉被还不错,我们把它带走吧,晚上御寒用。”

但是两位战士看着那一床的血却不敢苟同,其中一位战士说:“班长,这是床血棉被,大凶啊,太不吉利了。”

谭炳云听后微微一笑:“什么大凶?我们是唯物主义战士,哪信这个?朝鲜太冷了,有这床棉被,我们就不会被冻着了!要是被冻病了,还怎么打美国鬼子?”

两位战士觉得谭炳云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他们一人扛着棉被,一人则扛着床垫,跟着谭炳云走出了屋子。

当他们追上部队后,战士们看到他们扛着的一床血棉被,惊讶不已,纷纷觉得不吉利,让他们赶紧扔了。

但是谭炳云却力排众议:“你们别嫌这被子,晚上会派上大用场!”

当天傍晚,谭炳云带领全班战士抵达了预定位置。按照原定计划,他们立刻开始挖坑道,以防止美军的飞机轰炸。


美军飞机轰炸

晚上,长津湖一带的气温骤降,直逼零下50度。全班战士虽然躲进了坑道里,但依然被冻得瑟瑟发抖。

这时,谭炳云坚持捡来的血棉被和床垫终于派上了用场。他让全班战士都挤成一团,然后再在外面裹上棉被和床垫。

就这样,全班在极度的严寒中,安然无恙地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美军溃逃的部队抵达谭炳云等人所驻守的阵地。谭炳云率部奋勇抗击,将敌人牢牢挡在了阵地前,最终逼迫敌人不得不转道而行。

然而,谭炳云他们依靠一床血棉被和床垫顶过了严寒,其他部队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在这场战役中,27军非战斗减员高达一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冻伤或者冻死,这极大地影响了全军的作战效能。


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冰雕连战士

最终,长津湖战役虽然以我军获胜告终,但是依然让美军大部逃脱,未能达到全歼的目的。

1951年5月24日,谭炳云率部负责扼守公路,掩护我军大部队转移。

当敌人的坦克驶入谭炳云所坚守的阵地时,谭炳云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冲出阵地,近距离投掷反坦克手雷,成功将敌人坦克炸毁。但是他因为距离爆炸点太近,自己的头部也被手雷碎片击伤。

然而,英勇的谭炳云丝毫不顾自己满头的鲜血,又忍着剧痛,冲向敌人的第二辆坦克。

就这样,谭炳云接连近距离投掷手雷,一共炸毁敌人坦克3辆、汽车一辆,击毙美军10人。

敌人见前面负责开路的坦克纷纷瘫痪在路上,以为是遇上了我军主力伏击,慌忙后撤。最终,谭炳云以一个班的兵力,吓得敌人8个小时不敢前进。


美军坦克部队

此战过后,谭炳云一战成名,他不光被提拔为副排长,还被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1年9月下旬,谭炳云参加“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观礼,受到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0月1日,谭炳云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盛典。

1952年夏,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在彭德怀的陪同下接见了谭炳云,并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1953年,谭炳云复员返回家乡江津县,担任了江津县民政局副局长。

1967年,江津县决定在郊外的猴子山脚修建火葬场,以响应国家推行火葬制度的号召。

当时,由于中国传统土葬风俗的影响,火葬场的建设面临了诸多困难。

为此,谭炳云主动请缨,承担了建场任务。在建场期间,由于村民们不赞同火葬,经常到工地阻挠施工,工人们也很没有干劲。

为此,谭炳云不顾自己多年战斗留下的伤病,亲自下工地干活,以身作则,率领工人们施工。同时,他还积极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他们不再阻挠施工。

在火葬场建成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本招不到火化工人。谭炳云更是亲自上阵,担任了火葬场的第一个火化工人。


谭炳云

在火葬场工作期间,谭炳云经常遭受死者家属辱骂,指责他有违祖宗成法,但是谭炳云从不争辩,只是默默忍受。

终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做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火葬场的工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1983年,谭炳云离休,1991年受邀访问朝鲜。

2003年,谭炳云在家中去世,享年82岁。

谭炳云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工作中,他都保持着一名唯物主义战士的本色,是人民的好战士、好干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