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写,张宗昌笑了:“要不还是发慈悲,把你放了吧。”逃兵也没想到,因为张宗昌是“文盲”,自己捡了一条命。
张宗昌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他好面子,小时候张宗昌其实上过几年私塾,文化有多高深不敢夸下海口,不过他在书法上是极其有天赋的。
所以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张宗昌的资料,既有一堆粗俗不堪的打油诗笑话,也有很多飘逸灵动的书法作品。
肚子里没墨水和写得一手好字,看似两个矛盾的特征,却集中在了张宗昌这位争议颇多的军阀身上。
他非常以自己能读书识字为荣,可是从小带离沛流离,在逃荒求生期间,张宗昌光顾着生存了,文化知识方面自然也就落下了。
张宗昌的文化水平,还停留私塾的入门阶段,他又不是勤学苦练的人,成为大军阀之后,别人害怕他的身份,对张宗昌随口吟诵的打油诗也赞不绝口,张宗昌也当自己是个文化人。
作诗的时候能讨个巧,抖个包袱就能得到一片叫好声,然而到了正经写手令的时候,张宗昌识字不多的弊端就容易暴露出来。
张宗昌书法的高超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暗地里嘲笑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有一手好字,张宗昌平日里就格外喜欢显摆自己的书法。
一般命令其实他只用口述,自有秘书帮他拟好,他签个名盖个章就行了,可是张宗昌偏不这么做,他格外喜欢亲手书写手令,让自己的手令一道道传递下去,享受自己权威的过程。
这日张宗昌想要枪毙逃兵的时候就犯了难,一般他也就是写个处死,这回他心血来潮想要用枪毙的行刑方式,以儆效尤来威慑其他士兵不要做逃兵。
开头几句他写的洋洋洒洒,张宗昌觉得今日的书法格外威风,适合张贴在军营里给大家瞻仰,所以这次写的尤为上心。
可是写道枪毙两个字的时候,张宗昌却拿不准“毙”字到底到底有几点。现在简体字的毙十分简洁,可是繁体的毙字要更为复杂,张宗昌迟迟不能下笔。
他堂堂大将军,也不能为了一个小字,去询问手下的人,不耻下问在张宗昌这里可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羞辱。
张宗昌索性放弃了枪毙的方式,反正他本来的目的是杀鸡儆猴,只要是公开的处罚方式,就能起到一样的震慑作用。
张宗昌脑袋一转,想着打逃兵200军棍,让他在军营中间惨叫几个小时,到时候还不把那些兵油子给吓怕了。
也不知这天是怎么了,张宗昌的脑袋卡了壳,一个棍字也让他犯了难,张宗昌气得把手令撕了,“这小子福大命大,往日文思泉涌,今日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看来今天这小子是受不成罚了。”
那边牢房里,逃兵还在瑟瑟发抖等待自己的结果,张宗昌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主将,这次逃脱军营被抓了正着,气得张宗昌在司令室里大骂,整个军营都听见了。
逃兵以为自己这回凶多吉少,少不了要到地下去见祖先了,正当他灰头丧气之时,来了个凶巴巴的传令官,“起来!你小子死期未到,将军今天大发慈悲,要你去军营里干苦力抵命。”
这话让逃兵如蒙大赦,兴奋地找不着北,还说要给张宗昌将军磕头谢恩,看守囚犯的士兵不理会他的胡话,只带按照命令带他去干活。
张宗昌因为“文盲”而释放逃兵的事情,自然不会让这个士兵知道,他还得保全自己威严不可挑衅的将军形象。
提起张宗昌,没有人会把他做一个内涵丰富的儒将,他被起的外号也大都是比较粗俗的,像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混世魔王等这些混不吝的贬低之称。
不过张宗昌在山东盘踞的时候,在文化教育上倒是有不少功绩,他这附庸风雅的习惯,总算是做了点儿好事。
在战乱时期,山东大学堂曾经被迫停办,张宗昌走马上任之后,专门三顾茅庐,将著名的学者王寿彭请出来,整顿山东的大学教育,重建了新的山东大学等重要教育机构。张宗昌主持印刷的《十三经》,也是出了名的优秀。
参考资料:张宗昌-百度百科收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