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军阀张宗昌收编一支白俄队伍成立了六十五师。人们都称白俄师为 "张宗昌的老毛子队",白俄官兵也自认是"张宗昌的老毛子"。白俄兵不会讲中国话,会说一句"张宗昌老毛子"。当有士兵向白俄兵开玩笑:"你爸爸是谁?"白俄兵说:"我爸爸是张宗昌!"
六十五师是张宗昌收编的一支老毛子队伍。 当时,这支白俄队伍在苏联十月ge命白俄集团溃败后,从西伯利亚逃离到中俄边界张宗昌的防地。
早年,张宗昌曾在海参崴生活过几年,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结识了不少俄国人。白俄队伍撤退到张宗昌防地后,被他收编为第一梯团。当时收编的条件是:白俄梯团先帮助张宗昌和张作霖统一中国,然后张宗昌率领他的部队帮助白俄回到俄国攻打苏联红军。
这支六十五师由聂卡耶夫担任师长,骑兵旅长是马连克,马连克还是俄国贵族。六十五师官兵除一六五旅是国内士兵外,该师其余的士兵都是俄国人。
一六五旅是六十五师的一个补充旅,该旅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六十五师在屡次作战中白俄兵损失过重,张宗昌在后来招募一旅国内士兵以充实六十五师。
六十五师在收编的初期,战斗力是很强大的。那时候,全体官兵都是俄国人,就连武器和马匹都是由俄国带来的,这支白俄部队,它的武器装备要比国内军队精良不少。特别是部队里的骑兵旅,尤其实力强悍。
在发生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奉系军队进入山海关关南下,张宗昌带领部队进攻直鲁两省,每当战场形势危急和前线无法支持时,就将白俄梯团增加到前线,往往是每战必胜,每攻必克。于是张宗昌在这支白俄梯团的强力支撑下,攻打到了山东,张宗昌也因此当上了山东督办兼直鲁联军司令员。
可以说,六十五师就是张宗昌的一支王牌拳头部队。张宗昌对白俄官兵极为宠爱,待遇也非常丰厚。当时国内一般士兵都是吃一些高粱面、吃点咸菜、喝一点莱汤,唯有白俄士兵每天吃的都是牛肉面包等好伙食。
白俄的军官每餐都是有酒有肉,吃洋餐,非常丰富。张宗昌对白俄官兵十分宠爱,于是人们都称白俄梯团是"张宗昌的老毛子队",白俄官兵也乐意称自己为"张宗昌的老毛子"。他们不会说中国话,只会说一句"张宗昌老毛子"。在战场上,当其他部队向白俄官兵问口令时,白俄兵就答道"张宗昌的老毛子"。
当时有不少国内士兵向白俄兵开玩笑:"你爸爸是谁?"白俄兵都答道:"我爸爸是张宗昌!"白俄兵的脑海里只有张宗昌,只听张宗昌的调遣,只附属于张宗昌一个人。
1926年春,成立一六五旅时,赵亨宝担任旅长。赵亨宝原是六十五师铁甲车队队长,是山东黄县人,北京俄文专修馆毕业。在该旅成立不久,六十五师师长聂卡耶夫因作战负伤,截肢一条腿后离开六十五师。不久,张宗昌令赵宝亨兼代六十五师师长职务。
1926年秋,一天,张宗昌到济南张庄去检阅六十五师,在检阅白俄兵卧倒射击动作时,突然一个白俄兵在卧倒时腿一用力,将裤子挣裂,露出大腿来。张宗昌见白俄兵的军装破旧,非常痛惜,破口大骂直鲁联军司令部参谋长李藻麟,斥责他对白俄部队在军需方面未能充分补给,使白俄兵的军服破旧不堪。
说罢,张宗昌拿起阅兵台上点名用的铜墨盒就向李参谋长掷去,同时当场大骂赵亨宝说:"你看看,你将我的老毛子弄成什么样子啦,他妈 x !你不拉屎别占着茅坑!"当即将赵亨宝的兼代师长职务撤销,又招回聂卡耶夫回师供职师长。
聂卡耶夫接上了一条木腿,拄着杖拐到师部。白俄官兵对他欢呼迎接。从此,六十五师的军需补给更加充裕。赵亨宝仍任一六五旅旅长。张宗昌并令一六五旅脱离六十五师的系统,成为独立旅。
白俄梯团被张宗昌收编后,为张宗昌制造铁甲车,成立铁甲车队,并为张宗昌制造轻迫击炮和重迫击炮,装备了张宗昌所有的部队,这进一步加强了张宗昌的军事力量。
张宗昌率奉军入关南下,沿津浦铁路进攻直鲁两省,其铁甲车队出力不少,成为攻击铁路沿线的中坚力量。等到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办以后,在济南铁路工厂又制造了许多铁甲列车,增强了张宗昌的力量。
六十五师的白俄在东北刚开始投奔张宗昌被收编时,大约有3000人,张宗昌当了山东督办后,六十五师因屡次作战损失过重,只剩下不足2000人,后来不时又到东北继续招募一些白俄兵以补充兵员。
1927年,六十五师在战争中白俄兵损失很大,仅剩下数百人。1928年秋,张宗昌的军队在滦河西岸被解决后,张宗昌逃往大连,这些白俄官兵就流离到哈尔滨及东北各地。不久,苏联政府在哈尔滨设立收容所,收容剩下的那些白俄兵返回海参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