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2月12日,南都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为推动解决“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共同维护居住小区生活环境和谐安宁,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环境部推动打造一批“消除杂音、睡得安心”的宁静小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完成宁静小区2132个。

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的《关于推进“宁静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开始向公安部等十个部门和地方环境部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将打造一批“消除杂音、睡得安心”的“宁静小区”,到2027年,各地“宁静小区”建设评价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到2035年,“宁静小区”成为居住小区的普遍标准。

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噪声问题,生态环境部开展“千件万户”典型噪声投诉案件调度,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2024年,部级层面共调度重点案件51件次,因案件解决而受益的群众数量约3万人;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针对1500多件噪声投诉案件重点调度、加快解决,实现国家、省、市、区县协同联动,受益群众数量约50万人。

据介绍,近五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昼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94.6%上升至2024年的95.8%;夜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80.1%上升至2024年的88.2%。为了连续监测声环境质量,更科学地反映声环境状况,生态环境部推动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4005个点位的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监测能力实现从手工向自动质的飞跃。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完成城市噪声综合治理评估试点工作。试点城市通过评估发现重点问题,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噪声治理、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噪声防控能力,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探索新时期城市噪声治理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手段,为全国提供了城市噪声综合治理典型示范案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