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不卖关子了,本文的主角便是他------赵南起。赵南起戎装照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一次,彭德怀和朝鲜副首相朴宪永进行会谈,由赵南起担任翻译。朴宪永见他朝语说得很流利,十分惊讶,问道:“你是朝鲜人吗?”
解放军中有这样一位高级将领,他1927年4月,赵南起出生在韩国忠清北道清原郡江内面一个贫寒农民家庭;1945年12月,加入东北义勇军。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解放军驻吉林部队任职,直至坐到了吉林省军区政委的高位。后来他仕途突飞猛进,先后担任了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98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这位韩国人到底是谁?竟在解放军中发展的如此之好?
赵南起一家可谓深受革命思想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双重熏陶,赵南起的爷爷赵东植是朝鲜著名三一反日运动领导人,而他的父亲赵龙九则是位爱好儒家文化的读书人。在这样的家庭风味的熏陶下,赵南起对中国的感情一直较为深厚。
1939年冬,由于日本受当局迫害,赵南起的父亲赵龙九于一个黑夜带上全家离开清源郡,四下流浪,于1940年初进入中国境内,随后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一个朝鲜族村落——佛堂村定居下来。赵南起与中国的渊源更深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朝鲜也从日本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许多流浪东北的朝鲜人纷纷踏上回国之途,但是,赵南起一家没有走,还是选择留在岔路河。这里要说一下,朝鲜族其实是我国56个民族中最年轻的一个民族。这是有确凿证据的,因为,可能有一些少数民族被发现并确认的比较晚,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同为炎黄子孙,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根据公开记载,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到1945年则达215万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下令,凡在关内的朝鲜人一律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族人民,凡在东北的则根据自愿原则自决去留。由于朝鲜人在我国境内时间很久,很多人已经把根扎在了中国,不愿意离开。所以,在今天的东北,仍然有大量的朝鲜族同胞。
1945年9月,赵南起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投奔共产党。他步行100多里山路来到吉林市,找到民族解放同盟总部,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随后,为了支援刚进入东北的东北自治军,18岁的他自告奋勇,发动朝鲜族捐献出30万斤粮食支援部队。这是一笔十分巨大的数字,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周保中不仅批准他参军,而且用自己的大青马,派警卫员牵马,送赵南起到军政大学东满分校朝鲜族队学习。
“不,我是中国的朝鲜族人。”赵南起回答他。
谁知朴宪永看上了赵南起,几天后又向彭德怀提起此事。彭德怀觉得事情严重了,于是正式征求他本人的意见。
赵南起已决心做一名中国人,于是态度坚决地回答:“彭总,我不愿意到朝鲜工作。”
彭德怀听完,重重地拍了拍赵南起的肩膀,说:“好!你这样年轻就是团级干部,很有前途。好好干!”此后,彭总亲自出面摆平了此事,朝鲜方面想挖墙脚,被彭总直接回绝了。
此后,从1987年至1992,赵南起担任解放军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并在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1992年,他转任军事科学院院长。1998年,他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南起的一生真的很辉煌!
回忆起当年彭德怀司令员出面让他留在志愿军司令部。赵南起十分感慨地说:“彭总把我留在志愿军,使我的事业得以继续发展,否则我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我深深地感谢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