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现代医学中致死率较高的隐性杀手之一,其形成机制复杂且不易察觉。血栓引发的疾病如脑梗、心梗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威胁。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口服抗栓药物成为防治血栓的主要手段,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血液凝固过程,抑制血栓的形成或促进已形成血栓的溶解。

本文基于摩熵咨询《口服抗栓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血栓及目前应用广泛的口服抗栓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一、什么是血栓

2024年10月13日是第11个“世界血栓日”,常常有人把血栓比喻为沉默的杀手,因为99%的血栓可能毫无征兆,而血栓一旦发作致死率极高。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脑梗”、“心梗”之类的疾病大部分是由血栓导致的。

那么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人体的血液里有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正常情况下,它们相互制约,维持着血液在血管里的顺畅流动,不会形成血栓。但要是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血流变慢了、凝血因子出现问题或者血管受伤了,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这时候,就会出现凝血功能变强或者抗凝功能变弱,继而形成血凝块,即血栓。

血栓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两种: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又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房颤、脑卒中、外周动脉缺血发作。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素有沉默杀手之称,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血管,可导致肺栓塞,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二、口服抗栓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血栓药物是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已形成血栓的药物,根据血栓形成机制,抗血栓药物可分为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纤溶药物。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口服抗栓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

(一)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这些药物通常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分为TXA2抑制剂、P2Y12受体抑制剂及糖蛋白IIb/ IIIa(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等。

1. TXA2抑制剂: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通过对环氧酶(COX-1)的作用直接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

2. P2Y12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氯吡格雷经过 CYP450 酶代谢后,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以不可逆抑制 ADP 与血小板 P2Y12 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3.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为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抑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

4.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西洛他唑)、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奥扎格雷)、血小板腺苷环化酶刺激剂(代表药物:前列环素)、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沙格雷酯)



(二)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因子,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凝血级联反应。抗凝药物可以分为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Xa因子抑制剂及凝血酶间接抑制剂。

1. 维生素K拮抗剂:代表药物为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而发挥作用。

2.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阿加曲班、比伐卢定,通过直接、可逆地结合凝血酶的活性部位而抑制凝血酶,阻止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从而发挥抗凝效果。

3. 直接Xa因子抑制剂:代表药物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通过抑制Ⅹa因子、阻止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而发挥抗凝作用,同时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继而阻断纤维蛋白的形成,最终抑制血栓的形成及扩大。

4.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代表药物为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的相互作用间接抑制Ⅱa、Ⅹa、Ⅸa、Ⅻa、Ⅺa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三)纤溶药物

纤溶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进而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纤溶药物可以分为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及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1.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为尿激酶、链激酶、蚓激酶,能够非特异性地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进而溶解纤维蛋白和血栓。因为其非特异性的激活方式,可能对全身纤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其出血风险。

2.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选择性地激活血栓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溶栓血管再通率高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出血风险低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结语:

通过对血栓形成机制和口服抗栓药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针对血栓的药物治疗正朝着多元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还是纤溶药物,都在不同的血栓防治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血栓的防治将更加高效和个性化,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