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是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大理古城及附近居民、外来游客就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理市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因财政保障欠缺、债务沉重、管理体制不健全、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市中医医院面临着重重困难。政协大理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期间,民进大理州委会提出了《关于推进大理市中医医院发展的提案》,从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医院解难纾困出谋划策。
民进大理州委会专职副主委 李红
我们调研了解到医院存在很多的困难问题,可以说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严重影响医疗能力和水平的发挥,我们民进大理州委会就提交了这么一个集体提案。
该提案被市政协列为年度重点提案,州委常委、市委书记、大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字德海领办,市政协主席寸力督办,市卫健局承办,先后开展了走访沟通、深入开展调研、协商面商等办理程序。
市卫健党工委书记、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文婷
2024年3月,大理市印发《关于建立大理市党政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医院工作机制的通知》,字德海书记挂钩联系市中医医院,担任“编外院长”,到医院开展调研,指导编制脱困方案,协调解决资金问题。市政府领导牵头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各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提案所提建议,按照“债务重整、人员重整、业务重整”工作要求,合力推进医院脱困工作。
市中医医院设置有内儿科、针推科、妇产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6个临床科室,功能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3个医技科室。提案认为,医院诊疗设备落后、中医特色优势不明显是造成就诊患者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加大投入、增加医疗设备,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科室。
2024年9月,医院根据实际,将针推科和康复科合并为针灸推拿康复科,作为重点科室发展;针对肛肠科知名度低、就诊病人少的困境,通过与州中医医院、市一院肛肠科专家团队合作,在全市开展筛查和健康讲座、做好服务,树立良好口碑;针对妇产科医师断代的实际,依托大理市紧密型医共体调整人员结构,增加新技术、新项目。此外,还将门诊量较多的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针灸推拿康复科搬至门诊综合楼,打造中医特色专区,并充实医护人员力量。
市中医医院执行院长 刘蔡凌
为了方便患者和群众就医,提升就医体验,我们对门诊科室设置布局进行了调整,在门诊楼增设了电梯,还新开展了足浴、中药熏洗等特色服务。
同时,市卫健局加快拟定了《大理市中医医院重整方案》,从债务、人员、业务以及党建等方面,对市中医医院脱困进行全面布局,发挥好紧密型医共体作用,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全方位支持医院高质量发展。
民进大理州委会专职副主委 李红
大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的办理,与我们民进大理州委会举行了面商座谈会,同时深入医院实地调研,对提案进行精准答复。我们相信,通过重点提案的办理,市中医医院的发展将取得新的突破,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我们对提案的办理非常满意。
记者:张辉 赵志伟
编辑:武文雯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