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长新乡包罗村沉浸在一片欢腾的节日氛围中,一场别开生面的白族吹吹腔表演精彩上演,舞台上几名学生的惊艳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这场文化盛宴的背后,“非遗进校园”这一举措功不可没。
白族吹吹腔是云龙县的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包罗村委会副主任张金凤介绍,前些年,吹吹腔的舞台上,主力军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身影寥寥无几。细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寻求更好的生活机遇,村子里留守的多为老人与儿童;其二,过去村民们整日为生计奔波忙碌,无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非遗传承在这样的环境下愈发艰难。
吹吹腔参演人员合影。张金凤摄
近年来,包罗村“两委”坚持“强支部、聚民心、重基础、优产业、兴文化、美环境”的工作思路,引领村民奋进向前,2024年全村烤烟产值1104.15万元。除传统种植产业之外,村里工业辣椒种植,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也蓬勃发展。
云龙县烟草专卖局挂钩帮扶包罗村,2024年,该局投入20余万元用于村内道路硬化工程,打通了村子发展的“脉络”,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条件,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农产品运输更加顺畅。
产业兴、路通畅,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迫在眉睫。包罗村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白族吹吹腔等珍贵非遗项目巧妙融入校园教育体系。每年学校都会邀请资深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登上讲台。他们手把手为孩子们授课,让孩子们从小就能近距离接触这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戏曲。
在2025年正月里的吹吹腔表演中,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对传统艺术的虔诚与热爱,他们用心揣摩每一个角色,尽管技艺相较于老艺人尚有差距,但那份全身心投入的热忱,赋予了古老曲调全新的生命力,为白族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张祺)
来源:大理州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