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打假人逐渐成了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在推进食药安全、打击企业虚假宣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有一些“扫村”打假人,他们穿梭于各农村老人开的小卖部之间,找到问题后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向经营者索赔,往往靠一包过期辣条、一瓶发霉豆腐乳就可以索赔上千元,一边是打假人的证据确凿,一边是农村小卖部老年经营者的特殊生态,面对此类案件时执法者多有无奈。

七旬老妇带残障儿子开店,卖几包方便面被索赔千元


(图片来自网络)

胶州老妇刘花(化名)已经年近七旬,其丈夫已经去世,儿子因患有精神疾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刘花在亲人的资助下,在村里开一间小卖部勉强度日。2025年1月10日,刘花的店内来了一位特殊的顾客,他每一个货架都看了看,转完一圈后买走了几包方便面,刘花起初对这个陌生人并没太在意,但几天后她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别人所说的“职业打假人”。

第二天,几名辖区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刘花店内,并告诉她因为售卖过期方便面被人举报,可能面临罚款和千元赔偿。刘花一生都没有见过如此阵仗,当时便吓得痛哭不止,工作人员在了解了其情况之后,决定帮助双方调解。1月13日,在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刘花向该职业打假人提供的二维码转账200元作为赔偿,双方和解。

事后,刘花说她根本就不知道方便面过期了,因为自己视力不好的原因,有些她觉得时间过长的商品,在销售之前都会让顾客自己查看是否过期,发现过期商品她也舍不得扔,而是自己吃掉。

“扫村”打假人一个乡镇连告9家小卖部,全部获赔

市场监管所的所长是个好人,他说刘花的案子是典型的职业打假人投诉案,该职业打假人仅在1月份就在其辖区内发起了9起投诉,全部为农村小卖部,并全部获得了赔偿。

面对此类案件,监管部门要么组织调解,打假人拿钱走人;要么将案件移交给胶州市综合执法局进行处罚。但如果采用后者,虽然打假人拿不到钱,可是往往被投诉、举报的商家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在该所长的办公室内,有两大型文件夹十分显眼,上面写着“职业打假”,里面放着的都是近期所有与职业打假人有关的案件。该所每年处理消费纠纷约2000起,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职业打假人的举报、投诉,“扫村”打假人涉及的案件又占其中的一半,每年约300起。“扫村”打假人非常让执法者头疼,很多像刘花一样家庭困难的老人,因为一包辣条、一瓶豆腐乳就要面对高额的罚款和赔偿,虽然在情感上不愿管但作为执法者却不能不管。

市场监管总局新规有望让执法更加人性化

胶州市场监管局另一位监管所所长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对大量的职业打假人,有一些他们是十分欢迎的,因为这些职业打假人专业性极强,能够发现执法者很难发现的问题,也有利于工作的促进,而对于“扫村”打假人,市场监管人的态度往往是复杂的。“很多农村小卖部的经营者确实没有能力做好品控工作,所以这些‘扫村’打假人就不停地来‘薅羊毛’,而我们又不得不依法处理,这些打假人获得了赔偿就会去而复返,我们也很头疼。”该所长说。

好消息是,今年1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的通知》,文件明确阐释了“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的多项行为。“有了这个文件,我们就有了依据,因为这些农村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往往都不是刻意为之,社会危害性也比较小,只要他们能整改,我们更愿意采取人性化的执法,让他们免于处罚。”该所长说。

写在最后:“扫村”打假人为何总是“挥刀向弱者”

世界上任何行业内都存在鄙视链,电影《天下无贼》中作为小偷的黎叔曾说“我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就连犯罪分子当中都有鄙视链,职业打假人这一行业自然也不能免俗。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打假人也自然分出了不同层次,以王海、叶光为代表的精英职业打假人多年来不断以身入局,揭露出诸多黑幕,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相应贡献,保障了千万消费者的权益,自然受到社会的尊重。而那些“扫村”打假人,靠着网上购买的廉价打假课程,流窜于村落之间,游离于法律边缘,借打假之名赚不义之财,令人不齿。鲁迅先生曾说,弱者挥刀只会向更弱者,这也解释了“扫村”打假人为何只会“挥刀向弱者”,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在鄙视链的最底端。



版权声明:文中图片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编辑做删除处理,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来源:齐鲁先生的自留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