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在冰天雪地里生活了大半辈子,退休时果断选择来三亚定居。如今住了五年多,摸着良心说,这里确实是个养老的好地方,但也不是十全十美。
当初选三亚就是冲着气候来的。东北的冬天能把人冻成冰棍,每年供暖前那半个月最难熬。三亚的冬天简直像开了暖气,去年腊月我在小区楼下看到东北老乡穿着花衬衫打麻将,这场景在老家想都不敢想。不过夏天确实热得够呛,尤其七八月份,中午出门就像进蒸笼,得亏海边总有风,这点比内地湿热城市强些。
交通方面挺让人惊喜。凤凰机场航线多得跟蜘蛛网似的,我儿子在哈尔滨工作,直飞四个小时就能见面。环岛高铁更是方便,上周和老伴去儋州吃米烂,坐动车不到两小时就到了。要说缺点就是节假日堵车厉害,特别是春节前后,三亚湾路能堵成停车场。
说到吃,我这个东北胃算是找到新天地了。第一市场的海鲜新鲜得能蹦跶,30块钱一斤的活虾,在老家得翻三倍价。现在我和老伴每周固定去港华夜市,5块钱的清补凉,10块钱的抱罗粉,吃得比大酒店还舒坦。有个趣事,有次我在商品街居然找到家东北铁锅炖,老板是鹤岗老乡,酸菜白肉锅配着椰子树,这混搭绝了。
住的问题要好好说道。当初买的养老公寓在海坡村,60平小两居花了150万,这价格在老家能买别墅。不过小区配套确实好,游泳池、温泉池、老年活动中心一应俱全。物业费每月8块/平有点肉疼,但每天有人打扫楼道,维修随叫随到,也算值回票价。
医疗这块既有惊喜也有担忧。301医院海南分院真是救命稻草,我前年做心脏支架就是在那,技术和北京总部没差别。但社区医院就差点意思,有次感冒去开药,大夫开口就问"阿叔你要打吊针不",把我吓够呛。现在日常买药都学会用美团送药上门了。
老年生活比想象中有趣。我们小区有支"候鸟合唱团",冬天最热闹时能有百来人。上周刚组织去西岛赶海,七八个老头老太蹲在礁石区挖牡蛎,那劲头比年轻人还足。不过夏天就冷清了,本地阿婆总笑我们"候鸟北飞",这时候去参加黎族村寨的采茶活动,反倒别有趣味。
物价这事得分开说。本地人常去的第二市场,蔬菜水果便宜得跟不要钱似的,释迦芒果旺季才3块一斤。可一到旅游区就变脸,亚龙湾超市的可乐敢卖8块钱,我宁可骑电动车去三公里外的便民店。海鲜要会挑时候,开渔季去崖州中心渔港,百来块钱能买一泡沫箱杂鱼。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里的人情味。有次电动车在半山半岛没电了,路边槟榔摊的阿姐硬是让我把车推到她家院子充电,还请我喝老爸茶。现在我和楼下海南邻居处得跟亲戚似的,他家摘了椰子总往我门口放两个,我包酸菜饺子也必定给他送一碗。
要说不如意的地方,台风天算头一桩。去年"暹芭"过境,家里断水断电三天,物业送的矿泉水和自热饭盒,愣是吃出了野战军的感觉。还有潮湿天气,我的老寒腿是不犯了,但衣柜里的皮衣全长了霉斑,心疼得直哆嗦。
这几年眼看着三亚变化,免税城从一期扩到三期,新开的亚特兰蒂斯水世界天天爆满。不过我最爱还是那些老地方,群众街的鸡屎藤糖水铺,跃进路的老照相馆,这些市井烟火才是三亚真正的味道。
要说退休金够不够花,我每月6500的养老金,交完物业水电,买菜做饭能剩3000左右。冬天旺季房租能收个万把块,够我们老两口去保亭泡温泉、去陵水吃酸粉。比起在老家天天烧暖气省下的钱,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不少。
住久了发现,三亚最珍贵的是那份从容。早上六点去海边看日出,总能看到打太极的、跳儋州调声的、光脚捡贝壳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时光。这种慢节奏,对我们操劳半辈子的东北人来说,真是最好的治愈。
要说建议,我觉得养老别扎堆选海棠湾那些豪宅区。像我住的回新村片区,既有大超市也有菜市场,去海边步行十分钟,生活便利度满分。最近发现红沙社区也不错,老码头每天有渔船靠岸,退休金每月还能省出条石斑鱼钱。
最后说句实在话,三亚养老不是天堂也不是坑。怕潮湿的慎重,爱热闹的冬天来,喜欢清静的夏天留,找准节奏才能过得舒坦。像我这样既爱早市的人间烟火,又恋海风的自由洒脱,算是真找对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