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台湾的政治舞台,似乎总是充满了惊涛骇浪的变数。2月1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召集五大机构负责人会商政事时,台民意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再次挺身而出,直言不讳地提出对当前台湾罢免制度的强烈质疑。这番话不仅成为媒体头条,更引发了岛内政界和舆论的广泛关注。韩国瑜指出,当前的罢免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仇恨式动员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对立,尤其是针对区域民代的罢免门槛过低,导致台湾社会的恶性循环。



韩国瑜的言辞可以说是直击痛点。他在与赖清德的会商中明确表示,当前罢免制度中,区域民代仅需51%的选票便能当选,但罢免门槛却低至25%,这让人质疑,民意是否真正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低门槛”的制度不仅无法有效保障民选代表的稳定性,反而让台湾社会在每一次罢免运动中陷入愈加激烈的对立之中。韩国瑜指出,这种“仇恨式动员”不仅无助于台湾社会的和谐,反而让社会内部的裂痕不断加深。

韩国瑜的直言不讳,既是一种对现有制度深刻反思的表现,也是一种对政治现实的大胆挑战。他所提出的关于罢免制度的疑问,切中要害,却又涉及了政治利益的博弈。台湾政坛上,尤其是民进党和国民党,鲜少有政客敢公开质疑这一制度背后的深层问题。毕竟,罢免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已经成为各方阵营在政治斗争中的常见手段。然而,韩国瑜毫不避讳地指出,罢免不应成为政党操控的工具,民意的选择应当更为理性,而非被低门槛的制度所绑架。

韩国瑜的这一表态,获得了绿营前民代林浊水的称赞。林浊水通过脸书表示,韩国瑜虽然是国民党阵营的代表,但其敢于公开提及罢免制度的弊端,展现了政治家应有的远见和勇气。林浊水特别指出,韩国瑜在担任民意机构负责人后,虽然未得到民进党内部的称赞,但他对问题的敏锐触觉和对台湾社会的深刻理解,值得肯定。



林浊水也对此表示赞同,尤其是关于罢免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他指出,罢免门槛过低,不仅让民代处于极大的政治压力之下,也使得选民的选择权变得不那么可靠。根据现行制度,选举时,区域民代需要获得超过51%的选票才能当选;然而,罢免时,仅需25%的支持即可撤销一名民代的职务。这种悬殊的比例,实质上对民意的代表性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林浊水深刻感叹,现行的罢免制度已经不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他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还保留这种罢免民意机构议员的制度”。他的这一言论,无疑是对台湾罢免制度的深刻批评。毕竟,现代民主制度强调的是民众的选择和权利,但台湾现有的罢免制度,显然未能充分考虑到这种权利的平衡。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罢免制度的存在,而在于它的使用方式和门槛的设置。台湾的罢免制度本应作为一种保障民众政治权益的工具,然而在现实中,它却被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武器,用来清除政敌或消耗对手的政治资源。这种利用政治工具进行对抗的做法,极大地削弱了台湾社会的政治理性与宽容度,最终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与对立。

这种“仇恨式动员”的后果,不仅对政党本身构成了风险,也对台湾社会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每一次罢免运动,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选举资源和舆论力量的动员,而民众的支持与反对,往往并非基于对候选人本身的认同,而是受到了党派、团体乃至媒体操控的影响。选民在短期内可能因某些因素改变支持态度,但这种政治操控往往不能促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反而会导致长期的社会撕裂。



更糟糕的是,罢免制度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成为政治丑闻的温床。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政党往往能够通过恶性宣传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激化社会矛盾,进而发动大规模的罢免行动。这种操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还使得民意变得脆弱而易受操控。台湾社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无疑更加疲惫和动荡。

韩国瑜的这一番话,正是对当前台湾政治环境的一次深刻反思。他敢于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他已经在政治博弈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他的呼吁,应该引起民进党和其他政党派系的反思:是否该对台湾的罢免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然而,民进党是否会接受韩国瑜的建议,或至少在未来采取更为理性的政治方式,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毕竟,民进党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依然是最大党派之一,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和社会影响力。而罢免制度对它而言,无疑是一个能够有效控制政治局势的工具。即便韩国瑜的声音再怎么响亮,民进党是否能做出改变,仍然充满了变数。

韩国瑜的这一番言论,绝非仅仅是一个政治策略的表现,而是对台湾当前政治环境的真实回应。他通过质疑台湾的罢免制度,展现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与责任感。在未来,台湾的政党和民众是否能真正放下党派之争,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看待这些制度性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台湾政治的未来走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