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江湖里,向来是风云参数图片)变幻,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以往大家拼的是发动机轰鸣声中的力量感,比的是内饰豪华里的尊贵范。可谁能想到,一夜之间,智能驾驶这匹黑马横空出世,搅得整个江湖天翻地覆。曾经那些被奉为圭臬的传统卖点,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过气网红,无人问津。

2月10日晚,王传福大手一挥,一口气发布21款新车,还都带上“智驾版”后缀,宣称2025年是全民智驾元年。这操作,够狠!下至6.98万元的海鸥,上至百万元的仰望,全都安排上。关键是,除了汉DM - i入门款小幅上调3000元,海鸥非智驾版下调3000 - 5000元外,其余车型加配不加价。这不是“搅局”,这是直接“掀桌子”啊!


比亚迪这一招“智驾白菜价”,他车企可坐不住了,炸得行业内一片“鬼哭狼嚎”,连余承东都疑似“破防”,质疑智驾普及的安全性。这背后,何尝不是对华为智驾地位的担忧呢?宝骏汽车想蹭热度,宣称全系标配高阶智驾,但无奈热度始终上不去,毕竟大疆在智驾层面还难以和华为、小鹏等抗衡。小鹏本想借着MONA M03普及智驾,却被市场的低价关注点抢了风头,这次面对比亚迪的“智驾风暴”,前景堪忧。

当然,新势力们日子也不好过。以前靠“智驾”标签赚溢价,现在比亚迪这一搅和,消费者为那些不成熟、不好用的高阶智驾能力支付溢价的意愿直线下降。新势力为了保持“智驾领先”,可能得冲刺“L3商用”,但这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风险,经营压力那是蹭蹭往上涨。


咱们先来看看几组让人惊掉下巴的数据。2024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总销量达到了 2756.3 万辆。可在这热闹背后,合资品牌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销量跌破 1000 万辆,占比不足 35%。曾经的巨头大众、丰田、本田们,销量那是一泻千里,就像坐了滑梯一样,止都止不住。

这数据,简直就是合资品牌的“伤心太平洋”啊!再看看比亚迪,2024年销量高达430万辆,净利润估算不到400亿,车均利润大约1万元/辆。这一路高歌猛进的态势,让其他车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再看看比亚迪,那简直是一路开挂。2024 年的销量如同火箭般飙升,增长率高得吓人。就拿比亚迪汉系列来说,月销轻松破万,成为了中高端轿车市场的搅局者。还有比亚迪宋系列,更是在 SUV 市场杀得片甲不留,成为了消费者的心头好。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比亚迪在技术研发和市场策略上的步步为营。

而另一边,华为鸿蒙智行虽然也有不错的表现,像深蓝汽车 2024 年销量超过 24 万辆,可在比亚迪这波“智驾攻势”下,似乎也感受到了丝丝寒意。余承东的那句“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藏玄机,难道真的是被比亚迪逼得“急眼”了?


比亚迪能有今天这局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早在多年前,比亚迪就一头扎进新能源和智能驾驶领域,默默耕耘。那时候,很多车企还在传统燃油车的怀抱里“睡大觉”呢。比亚迪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技术的沙漠里艰难前行,不断积累着自己的“内功”。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的深厚沉淀,为其智能驾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就好比给智能驾驶这匹千里马配上了最好的粮草,让它能够在赛道上尽情驰骋。而且,比亚迪在智能驾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上也投入了大量心血,不断优化和升级,力求做到最好。


反观华为,虽然在通信领域那是绝对的霸主,可进入汽车行业相对较晚。华为的智驾技术虽然先进,但在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上,还需要时间来沉淀。比亚迪多年来在汽车市场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口碑,这是华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余承东心里估计也在暗暗叫苦:“我这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啊!”

比亚迪这次推出“全民智驾”战略,那可是下了血本。从 6.98 万元的海鸥到百万元的仰望,21 款新车都冠以“智驾版”同时先行上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比亚迪要把智驾普及到各个阶层,让不同预算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乐趣。这一招就像“农村包围城市”,先从低端市场打开局面,再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可谓是步步为营。


而华为这边,虽然和众多车企展开了广泛合作,像阿维塔、深蓝、岚图等,但在智驾普及上,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节奏。余承东强调“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一方面是在强调华为智驾的高品质,另一方面也像是在提醒消费者,不要被比亚迪的“低价智驾”冲昏了头脑。华为或许在思考如何在保证智驾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普及速度,与比亚迪一较高下。

比亚迪这一波“智驾白菜价”操作,看似是在为消费者谋福利,实则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那些还在智能驾驶领域犹豫不决的车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警钟:再不跟上,就只能被淘汰了。


然而,在这场智驾大战中,车企们也不能盲目跟风。汽车行业发展了百年,消费者买车从来都不是只看一个因素。设计、空间、配置乃至品牌文化、服务体系,都是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如果车企们一味地追求智驾,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提升,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

就像本田,一直坚守着“驾趣”的品牌基因。可在如今这个智驾至上的舆论环境下,本田还能否守住自己的初心,继续在市场上立足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样,对于华为和比亚迪来说,在追求智驾普及的道路上,也要注意平衡技术和用户体验,不能让消费者为了低价智驾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需求。


比亚迪让智驾“白菜价”,表面上看是比亚迪的“狂欢”,但实际上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余承东是否真的“破防”,咱们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这场智驾大战才刚刚开始,对于车企来说,要么跟上节奏,要么被淘汰。

消费者呢,终于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只是希望在这场混战中,车企们在追求智驾普及的同时,也别忘了汽车的本质,驾驶乐趣、安全性能、产品质量一个都不能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