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个现实问题——智能驾驶一直是“高端玩家”的游戏,想用上真正的高阶智驾,至少要花15万、20万,甚至更高的价格。
然而,这种局面,可能要被比亚迪彻底打破了!
因为2月10日,#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
宣布天神之眼C将搭载到21款车型上,覆盖7万到20万级别的车。
甚至连10万以下的海鸥,都能拥有智能驾驶功能!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智能驾驶,已经不再是“豪华新能源车”的专属,而是真正走向“普通消费者”!
过去,你可能觉得智能驾驶是个“噱头”。
但当它出现在7万级的比亚迪海鸥、10万级的秦PLUS上,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亚迪推出的天神之眼有多强?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提到到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并不看好比亚迪的智驾,或者说,根本不信比亚迪能做出好用的智能驾驶。
因为小鹏、华为、特斯拉做了很多年,比亚迪才刚刚起步,怎么看都不像是智驾领域的“玩家”。
这玩意无外乎是个“噱头”,就是拿来营销的,真正开起来多半是个“半成品”。
更何况,别人起步就是英伟达Orin-X、高通8295的芯片,全车还有十多个传感器……
就这种硬件差距,比亚迪凭什么挑战?
售价摆在这里,不可能把这些高端硬件补全,那体验能好吗?
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方面,比亚迪将智驾做了明确的区分。
天神之眼A 采用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硬件规格拉满,达到行业顶尖水准;
天神之眼B 采用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硬件水平与主流智驾车相当,能够满足大部分场景的智能驾驶需求;
天神之眼C 采用纯视觉方案,虽然没有激光雷达,但依然具备强大的感知和计算能力。
所以,并不存在“比亚迪智驾硬件不行”的问题。
反而从不同价位的车型来看,比亚迪的智驾硬件已经和行业主流持平,甚至部分规格还更强。
另一方面,比亚迪也采用了“端到端”的智驾方案。
从底层架构到算法优化,比亚迪已经稳居智驾第一梯队,实现了“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越开越好开”的目标。
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智能驾驶不仅仅是高速 noa,而是全国通用的智驾系统。
无论是城市、乡镇、高速,都能稳定运行,并且随着数据积累,驾驶体验会越来越流畅。
当然,你要指望“天神之眼C”有A方案那么猛,也不太现实。
毕竟,售价摆在这里,想让一辆10万以内的车,做到和三激光版高阶智驾一样的体验,显然不可能。
但即便如此,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天神之眼C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首先,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的领航能力已经足够优秀。
它家HNOA高快领航,可以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自动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巡航驾驶、自动换道、避让障碍物等操作。
实际表现,已经接近主流高阶智驾的水准。
更关键的是,它的长途稳定性非常强——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可以做到1000公里以上“0接管”。
这意味着即使是长途驾驶,也基本不用频繁接管,体验不会比30万级别的智驾车差太多。
其次,安全辅助能力也相当强悍。
按照比亚迪的宣传,它们的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在100km/h的时速下,依然能稳定刹停。
未来甚至会逐步开放120km/h、140km/h的AEB能力。
要知道,很多车企的AEB,在高速状态下的表现并不稳定。
而比亚迪敢在100km/h以上启用,说明在底层算法和感知能力上,已经足够可靠。
最后,泊车也很实用。
以目前透露的数据来看,它家代客泊车AVP已经优化到成功率99%。
并可结合用户的停车习惯,可以实现下车即走、锁车自动泊入、随时取物、即时取车…
极大地减少了停车时的繁琐操作。
指的一提的是,受制于硬件的能力,车机芯片为990A 的问界M5、M7,没有 sr 界面。
小鹏汽车的pro 版本也是这个问题….
但比亚迪的天神之眼 c 居然能搞定这件事,最低7万级的车就有这个系统了。
就从这一点看,比亚迪的智驾能力肯定不是不容小觑的。
总的来看就是,你拿 “天神之眼 c”跟小鹏、华为带激光雷达的比,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但比亚迪这胜在便宜,7.88的海鸥 9.38的秦plus都有,还要啥自行车啊。
说白了,一分钱都没增加,还计划「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就这个诚意,已经很给力了。
此外,考虑到比亚迪在市面上跑的新能源车是众多,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同时,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
这些王牌合在一起,智驾这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想做的不好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