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区迎来了一位千里迢迢来到上海的特殊患者 —— 来自新疆75 岁的老人亚克甫・依布拉音。三十余年前,亚克甫老人被右侧腹股沟疝缠上,一场疝修补手术过后,命运却并未眷顾他,疝气复发,而未及时再次就医,让腹腔内脏器一点点坠入阴囊,最终形成了直径达40厘米的巨大阴囊疝。这如同沉重的枷锁,禁锢了他正常行走、生活的步伐,长期压迫使得阴囊底部破损、感染,痛苦不堪。祸不单行,老人还身患冠心病、二尖瓣脱垂、间质性肺炎、肺气肿以及右侧上尿路积水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病情棘手至极,当地医院一番评估后,无奈建议转至上级医院,老人一家把希望寄托在了上海仁济医院上。
仁济医院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涛接诊后,迅速开启了一场与病魔的较量。他仔细梳理老人过往病史,全方位评估当下病情,很快判断出虽然手术难度、风险巨大,但患者有着明确的手术指征。这场手术可不简单,既要修补疝气,还得同步开展腹腔减容手术,切除部分小肠,而老人极差的心肺功能,让能否耐受手术成了最大悬念。此时,多学科协作的力量凸显,陈涛果断邀请麻醉科主任医师黄贞玲会诊。黄贞玲经过一番严谨评估后,难题摆在眼前:单纯全身麻醉,老人脆弱的心肺恐不堪重负;硬膜外麻醉呢,又因老人语言不通、行动不便,配合难度极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麻醉团队精心钻研,敲定了详细且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力求在保障手术推进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对心肺功能的冲击。
考虑到手术超高风险,医院安排行政谈话,全程录像,将手术、麻醉风险毫无保留告知家属。亚克甫老人的 6 个子女在充分知晓详情后,坚定选择信任医院,同意手术。这份严谨细致、尊重患者与家属知情权的沟通,为后续治疗筑牢根基。手术筹备中,新挑战又至。老人心肺严重受损,麻醉风险呈指数级攀升,辅助硬膜外麻醉成了必要选择,可语言不通怎么办?仁济医院果断 “特事特办”,暖心找来患者孙女进手术室当翻译,并对手术流程作了特别安排,扫除沟通障碍,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台上,在手术室护士长周亚芬的精细统筹下,陈涛副主任医师操刀上阵,开启这场艰难的巨大阴囊疝修补术与小肠切除术。三十年病程,先前手术破坏了解剖结构,疝内容物繁杂,涉及小肠、结肠,还有部分膀胱与输尿管,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历经 3 小时 “精雕细琢”,手术成功收官。
术后,亚克甫老人先在ICU严密监护,后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如今已能独自行走,病痛阴霾渐渐散去。家属满是感激,而这一成功救治案例,无疑是上海仁济医院专业实力、多学科协作、个性化与人性化服务的生动注脚。
记者 / 盛寅敏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盛寅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