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2025年1月29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证实,由于资金短缺,该校计划削减400个全职工作岗位。削减提案还涉及课程关闭和院系合并,其中护理、音乐、现代语言、古代历史、宗教和神学等学科和课程将面临削减。该校表示,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强制裁员。


消息一经传出,来自卡迪夫大学的教职员工对大学“残酷和不必要”的人员削减感到“绝对震惊”。更让人紧张的是,卡迪夫大学并不是唯一面临财政困难的大学,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在与“破碎的”拨款系统作斗争。


“裁员”,已成英美高校高频词

时下,裁员的“阴影”笼罩在高校上空。放眼全球,英、美等国多所高校的教职工正面临“失业”危机。


2024年11月,英国高等教育行业领导者曾预测:到2024年末,英国140多所大学中将有超100所大学裁员,裁掉的教职员工预计达10000人。这一规模被形容为英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灾难性”局面。

当前,新一轮裁员计划已然开启。2025年1月,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称预计裁掉200个工作岗位,称不排除强制裁员的可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也宣布,计划裁减300个全职等同职位。

不少英国高校相继提出教职工“自愿离职计划”。2025年2月,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成为最新一所启动自愿离职计划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工会警告说,将有270个工作岗位被取消。

此外,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罗伯特戈登大学(Robert Gordon University)、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等高校也启动了不同规模的裁员计划。

在美国,高校裁员的局势亦严峻。2024年6月,美国顶尖医学院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宣布将裁员至少500人,并大幅削减员工福利,以减缓财政压力。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帕克大学(Park University)等高校纷纷加入裁员“大潮”。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国外高校的裁员之举将对学校的声誉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效果,甚至会危及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应尽最大努力阻止裁员事件的发生。

究其原因,国外高校的裁员风波,主要源于财政危机、国际学生申请人数下降等因素,因此不得不削减成本。

不少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赤字,如卡迪夫大学、纽卡斯尔大学、东英吉利大学和肯特大学等院校都在研究如何解决数百万英镑的“财政黑洞”。据英格兰高等教育监管机构称,近四分之三的大学明年的支出可能会超过他们的收入,预计赤字总额将达到16亿英镑。“黑洞”不断扩大的原因,包括国际学生人数减少等,特别是对于依赖国际学生学费的高校来说,生源减少会严重影响其收入。

在“实力为王”的时代,愿这些高校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而非把希望寄托于“治标不治本”的裁员工作中,早日走出危机。


中国高校,开启瘦身潮

与国外高校因削减成本、应对财政危机而裁员不同,中国高校更多采取精简行政人员的方式,旨在解决机构冗余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曾经,“某高校博士后进站需要盖十三个章”一事引发舆论热议,反映出一些高校内设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的弊端。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尤小立指出:“2000年后,大学的行政机构又逐渐增多,以致达到了‘丰满臃肿’、非经‘手术’减重不可的程度。”

行政机构的扩张带来行政人员的激增。据教育部2014-2023年教育统计数据,普通本科学校中的行政人员数量由234654人增长到305709人,增长幅度30.3%,行政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

近年来,中国高校大刀阔斧地实施机构与人员的“瘦身方案”。

2023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宣布启动机构改革,明确“三减”,即减机构、减干部、减管理人员。此次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理顺、规范等办法来提高部门的运转效率,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图源:西北工业大学

2024年12月,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指出,2024年学院缩减行政机构9个、减少行政人员49名,提升了工作质效。南阳理工学院在2024年5月明确要“减员增效”

纵观历史,中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漫长历程,主要是通过人员转岗、核减编制等方式,达到“去行政化”目的。

为了响应2000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文件精神,高校按照“总量控制、精减高效”等原则,积极进行机构编制改革。其中包括:对原落聘、待聘人员采取校内转岗聘任等办法;以及鼓励教师到其他高职、专科学校或中小学任教,形成合理的梯次流动;对少数因身体原因等不适合继续工作的教职工,可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早在20多年前,广州大学便开启了新一轮的行政人员精简工作,将现有的428名机关行政人员,压缩至300人(不含校领导、协理员、挂职人员)。山东大学则于2015年基本完成“三定”工作(定工作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改革后,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减少15.2%,处级岗位减少9.3%,达到了精兵简政的效果。


图源:广州大学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高校应以敢于担当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态度,建立符合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而不懈努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