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大学,她目睹着加拿大的建立,承载着加拿大的光荣与梦想。今天,她“镶嵌”在繁荣和现代的多伦多市中心,犹如一座“活着的博物馆”,讲述着自己与整个国家的历史脉动。她就是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一所常年稳居QS TOP 30的知名高校。
2025年新春海外探校第三站,我们随着周老师脚步,踏入多伦多大学,呼吸这所百年名校所积淀的历史沉香,感受严谨的学术氛围,体验丰富的实习机会和跨文化的校园环境。
学术殿堂的百年荣光
历史沉淀与强劲实力
作为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殿堂之一,多伦多大学创立于1827年,比加拿大建国早40年。周老师与同学们漫步在校园主干道上,两旁竖立着不同时期的建筑,左手边是早期建成、具有浓厚宗教风格的“圣三一学院”;右手边则是充满粗野主义风格的罗巴茨图书馆,它的藏书量位列全球前五。随后,周老师一行踏上草坪,瞭望远方,越过校区,视野中是现代化的高楼林立。多伦多大学主校区坐落在多伦多市中心,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哥特式建筑群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织,宛如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简约风格、平平无奇的建筑。同行的刘同学介绍,2024年因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性成果而荣获诺贝尔奖的杰弗里·辛顿教授就在这里工作。辛顿教授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在神经网络领域的研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穿过建筑群便抵达了医学院的教学楼。教学楼旁坐落着中国国际友人白求恩博士的纪念雕像,这里也曾是1923年因首次提取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弗雷德里克·班廷教授工作的地方。仅仅几分钟的路程,却承载着加拿大百年的学术荣光。
多伦多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常年稳居前30,商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等学科位列前茅。正如校友所言:“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人类智慧的厚度。”
探访多伦多大学医学院
“宽进严出”的学术氛围
多伦多大学是开放的,它欢迎不同背景的同学,同时,它也有着严谨的学术风格,被同学们笑称为“University of Tears”。目前就读于罗特曼管理学院本科的杨同学解释说,“多大”的各所学院有一定的淘汰率,因此,总有学生在学校的24小时图书馆中通宵达旦。
不过学校也有着非常人性化的设置,开设了转专业、转校等渠道,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目前就读研究生的刘同学来自深圳,曾在国际高中就读两年,她补充道,在图书馆的时间非常多,上课时,教授讲解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思考和挖掘新知识。
▲在校园内找到“中国风味”并不困难
近年来,每年通过新东方申请到多伦多大学的学生达到650人以上,去年更是超过1000人。在新东方的助力下,同学们申请到了累计500余万加元的奖学金,其中有不少毕业于上一站探访的NOIC Academy。
职场直通车
全球经济环境的下行使整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多伦多大学的名校背景、丰富的校友资源、学校完善的教学设置,使毕业生在职场中充满竞争力。
同行的孙同学目前任职于加拿大某银行,从事风险控制工作的他介绍说,多伦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可靠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本科期间申请了这个项目,在16个月的带薪实习之后留在了实习银行。因为专业的高契合度,所以我十分热爱当前的工作。”
此外,对于本科还未确定工作的同学,学校提供了偏向就业的硕士课程,学生们可以在研究生期间重新选择专业,校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刘同学正在攻读就业导向的硕士学位,她解释道,“本科学的是计算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在硕士阶段选择数学与金融专业,希望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打卡多伦多大学
跨文化人才养成之路
孙同学提到,多伦多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学校,国际生占比25%,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说着不同地区口音的英语,融合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学习、探讨。因此,语言能力至关重要,中国学生在高中要尽可能地提高英语成绩。
同时,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充分培养。因为学生公寓有限,杨同学需要在校外租住。她的住所距离学校步行十分钟的路程,非常方便;每天自己下厨虽然辛苦,但饭菜也更可口。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等琐事需要和邻居、房东沟通,这种经历非常锻炼人。
跨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词汇,它更源自生活。多伦多大学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供了学习、环境、交流、生活等全方位的条件,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文化间的差异与融合,养成跨文化的、开放的、多元的自主意识。
国际教育不仅是学术深造的路径,更是培养跨文化理解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成为兼具本土根基与世界格局的复合型人才。
在本次新春海外探校的三场直播中,周老师带着我们探访了加拿大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感受不同环境下的多元教育理念与校园氛围。探校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对国际教育的探索永远在路上,周老师也将继续通过不同方式,分享对国际教育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