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元宵节的热闹氛围
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家家户户的门口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屋内传来欢声笑语
大家都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
此刻,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巡控处民警 白春利
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郑重地迎来从警生涯中的最后一班春节岗
今天,就由白春利讲述
元宵节里他的感悟与收获
清晨,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整座城市还在沉睡,我便早早地从床上起身,打开衣柜,将那件陪伴我多年的警服小心翼翼地取出,双手抚过笔挺的衣角,每一道褶皱都仿佛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仔细地穿戴整齐,戴上那顶象征着责任与使命的警帽,对着镜子整理了一番。今年,是我从警生涯的第42个年头了,这意味着这将是我最后一次身着警服,在元宵节期间守护这座我深爱的城市。
我轻轻抚摸着胸前的警徽,那金属的质感透过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往昔执行任务的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如电影般快速闪过。那些与同事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在风雨中坚守岗位的瞬间,那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后收获的真挚笑容,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从警的岁月。
今年元宵节,我们的任务也格外艰巨。随着赏灯、逛庙会等活动的举办,重点地区的人流、客流急剧增加,治安规律特点也在不断变化。刚到单位,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水,我和战友便围坐在一起,对着各种数据、图表,仔细分析每一个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分析工作一结束,我们立刻奔赴各自岗位。全市的庙会、灯会现场,热闹的广场景区、繁华的商业街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还有街头巷尾、社区村镇,都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我们指导全市加大巡逻巡查的力度和频次,让“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成为节日里最安心的风景。
在传统巡逻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在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一旦发现异常,我们便迅速动态调度街面快反值守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处置各类警情,确保全市人民能够欢乐、祥和、安全地过节。
然而,仅仅依靠“线上调度”还远远不够。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中间,获取第一手信息,一直是我做好工作的“独门绝技”。元宵节期间,人流量比平时增加了数倍,安全保障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倍增。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和战友来到城市中心最热闹的灯会现场,实地考察巡逻勤务情况。我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针对性地优化执勤岗点设置,让每一个岗位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正当我们穿梭在如织的人潮中,突然,捕捉到一个略显慌乱的身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人群中焦急地张望着。我立刻快步上前,走到老人身边,轻声说道:“大爷,您怎么了?别着急,有什么事跟我说。”老人抬起头,看到我身上的警服,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带着哭腔说道:“警察同志,我和家人走散了,我又没带手机,这可怎么办呀?”我一边轻轻拍着老人的肩膀,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迅速拿起对讲机,向情指中心说明情况,请求他们帮忙寻找老人的家人。
等待的过程中,我担心老人着凉,特意跑去街边的小店买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热茶,递到老人手中,说道:“大爷,您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我们一定会帮您找到家人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没过多久,老人的家人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当他们看到老人安然无恙时,紧紧握住我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我微笑着回应:“元宵节人多,一定要照看好老人。”
此时,节日的氛围愈发浓厚。我看着这热闹而美好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我的警察生涯即将结束,但我守护过的这座城市,将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平安、繁荣。而我,也将带着这份珍贵的回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来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文字:樊晓慧
编辑:宋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