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接近尾声,欢乐的时光“余额”不足,“同学们”正以多种形式为新学期蓄力,从文具采购到书店“充电”,从“特种兵式”补作业到旅途中的学习尝试,学生们用不同的姿态迎接开学季的到来。



购买文具迎接新学期

2月11日,记者来到西北商贸的文体城,看到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笔记本、橡皮、书包等学习用具,不少家长在货架间快步穿行,仔细挑选着孩子需要的文具。

一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背着新书包,手里拿着文具盒和作业本笑着说道:“新年新气象,希望孩子能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学期。”另一侧货架前,五年级学生琪琪正专注地挑选着带密码锁的笔记本,她的妈妈在一旁表示:“只要孩子对学习有热情,合理的需求我们都会支持。”

记者观察到,造型可爱的削笔器、色彩缤纷的修正带以及精美的手账本等创意文具,频频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购物筐里。一位扎着马尾辫的二年级“小采购员”认真核对着自己的清单:“作业本、荧光笔、橡皮……妈妈说要买实用的文具,只要不是太贵的都可以选。”店员介绍,开学前两周文具销量明显增加,其中简约且实用的商品最受家长青睐。

带上作业去旅行

除夕不再“家里蹲”,举家出游,酒店里吃年夜饭过除夕成了很多家庭今年过春节的选择。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游客出游意愿强烈,春运机票、住宿预订量均呈现高峰阶段。而“旅行+作业”的组合悄然兴起,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

南方市民薛女士一家在寒假尾声前往西安旅游。“一直想带孩子去看《驼铃传奇》,让他感受古丝绸之路上的传奇故事。”薛女士满怀期待地规划着这次旅行,计划白天游玩、晚上写作业。儿子也很认可,把剩余的作业都放进了书包里。



然而,现实与计划大相径庭。“第一天晚上,孩子说坐车太累了不舒服,想早点休息,结果晚上玩了几个小时的手机……”直到旅游结束,薛女士发现,因为每天的行程很赶,晚上回到住处又很累,压根没力气学习,作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心安行李”。

连夜赶工写作业+补课

对于初二学生豆豆而言,开学倒计时意味着进入“特种兵式”赶作业模式。“白天就顾着玩,不认真写,一到晚上就开始临时抱佛脚,这几天天天熬夜到凌晨三四点赶作业。”豆豆妈妈在一旁无奈地抱怨着,言语间满是对孩子作息颠倒的担忧。

事实上,开学前几天,像豆豆这样疯狂补作业的场景并不少见,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住三桥的李先生提到,他女儿的寒假作业还剩下两篇作文和一份手抄报没有完成。最近,孩子为了在开学前完成作业,已经两天没出门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这个假期令他们倍感压力的并非寒假作业,而是与寒假无缝衔接的补习班。“毕竟中考的时间在那摆着呢,大家又都想利用假期查漏补缺、‘弯道超车’,所以即便我们人在旅途,心里也是慌慌的,生怕玩久了耽误了学习。”家住西安北郊的魏先生说。

低年级学生在书店“充电”

新学期临近,不少学生选择走进书店“收心”,开启学习“充电”模式。2月11日下午,在西咸新区的西西弗书店内,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学生专注阅读绘本,有的则在书架前挑选图书。已完成寒假作业的学生小刘表示,最近每天吃完饭都会来这里看书,既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静心。



少儿阅览区更显温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翻阅着绘本,享受着亲子时光。“孩子明年就上一年级了,待到家里只知道玩手机,不如带她出来看看绘本。”杨悦表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做好孩子的榜样。

从“特种兵式”补作业到旅途中的学习尝试,从物质准备到心理调适,开学前的多元准备状态折射出当下“教育生态”的生动图景。此刻,装点一新的书包、墨香犹存的作业本、书页间的折痕,都在静静等待新学期钟声的敲响。

本报记者 候思宇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