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迭,岁月如诗。过去的一年,大理文旅一路繁花,出彩又“出圈”。大理州持续加大优秀文艺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切实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不断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完善、产品业态更丰富、市场秩序更规范、接待服务更优质、旅游形象更美好,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文旅产业创优提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州累计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003.79万人次,同比增15.46%,首次突破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总花费1716.63亿元,同比增7.06%,大理旅游保持“持续红”的势头。大理上榜“最‘温’暖城市”“最‘爽’朗城市”“年度最‘清’新城市”,大理古城上榜“入境游客喜爱的10个名城古镇”,大理市上榜“2024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


这一年,文旅市场热辣滚烫

假日市场持续火爆,2024年春节假日期间,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93.4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70.01亿元,旅游消费市场火爆出圈,呈现人山人海的市场兴旺景象。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五次关注报道大理,大理热心为游客引导服务的“小孩哥”获得无数网友赞誉,新华社、人民日报、微博等各大媒体纷纷点赞报道大理满满的文旅正能量。五一假日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71.5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43.20亿元,人们出行出游热情高涨,大理州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民宿方面,早在“五一”之前,大理民宿就迎来预订高峰,OTA平台相关数据显示,大理占据云南民宿预订量首位。中秋假期,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0.9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8.67亿元。国庆假期,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00.2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53.52亿元,日益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带动了不少主题自驾游,尤其是县域旅游。大数据统计发现,今年国庆假期最受游客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名单中,大理市位列TOP4,县域旅游成文旅消费新宠。


△ 罗铸 摄

这一年,大理文旅实力圈粉

2024年,大理文旅频频出圈出彩,实力圈粉,获得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其中双廊艺术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鹤庆银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鹤庆县李小白文化传承有限公司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剑川县:立足优势资源,做强木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入选文旅部公布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名单。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入选全国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百强榜单和全国旅游促三交计划2024年度试点项目。先锋巍山崇正书院获评中国首个可持续乡村建筑实践奖——第二届“乡筑未来奖”。大理苍洱古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母炳林、茶春梅被省文旅厅公布为2023年度优秀国家级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福明入选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发展中心(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向军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云南·赏花食春 乐享美好”被文旅部公布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祥云县寻梅赏梅探梅之旅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线路。


△ 杨继培 摄

这一年,文旅业态不断升级

大理州不断推进“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旅游品质,创新开发爱情旅游、艺术旅居、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品质新业态,总结提炼旅居典型案例20个,其中11个入选《旅居云南典型案例汇编》,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大理夕上双廊甲级民宿通过全国旅标委实地评定,28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州级初评全面完成。古生村“活化乡愁”、阿尼么村“文艺赋能”、沙溪镇“景村共富”等农文旅产品爆款出圈。“影视+文旅”的溢出效应不断凸显,大理州推动大理由“天然摄影棚”向“电影花园”升级,将产业链从“单一拍摄服务”到“多元化电影文化服务”延伸,打造了一批“艺术家第二居所”,加快影视基地建设,推出了67个免费拍摄取景地。2024年9月,“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成功举办,进一步吸引影视剧组到大理进行影视创作、拍摄。依托资源禀赋,打造“旅居云南”大理样板,着力打造咖啡之城、博物馆之城、户外运动之城,推行“在大理爱上生活”“慢慢来、样样好”等生活方式,倡导回归自然、回归田园,享受生活、快乐生活,大理日渐成为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旅居目的地、诗意栖居地。


这一年,文旅活动精彩不断

成功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大理专场、2024年大理州文艺调演暨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活动、爱在大理音乐节、小红书慢人节、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舞蹈大家跳暨第三届大理舞蹈季”、2024洱海论坛、第73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等系列活动。“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去有风的地方”“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在大理爱上生活”等文旅IP引发全网关注,爱情旅游、体育旅游引领旅游新风尚,深度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大理爱上生活。


这一年,非遗传承焕发新生

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展演,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推动非遗进学校、进社区。“乐享非遗·爱上生活—2024年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大理非遗购物节活动”成功举办。完成“非遗过大年·大理不夜城”“弥渡密祉元宵灯会”等55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成功举办“庆州庆·非遗大理行”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暨“云南舞蹈大家跳”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大理文化生态区建设成果,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共享。


这一年,文博事业繁荣发展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安全检查、安全生产、“四名一文一传”、汛期文物安全等工作相结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防群治”的文物安全工作新格局。高标准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了祥云天峰山古建筑群、南涧白云寺、弥渡铁柱庙等24个文物保护项目,全州国保数量和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出台《大理州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推动大理市、剑川县和巍山县古城区范围等16个博物馆建设。截至目前,建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极具特色的各类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非遗展示馆等102个,为观众提供便捷化参观、专业化导览、沉浸式体验的优质服务,文物实现“活”起来。


这一年,文艺精品遍地开花

大理文艺创作遍地开花,一大批精品力作持续涌现,新创文艺节目90个文艺节目。白剧小戏《柳荫记·十八相送》《山村路宽了》在2024年大理州文艺调演暨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活动中获戏剧曲艺类作品综合奖金奖;《阿格尼么》《我的牛哥》获歌舞乐类节目综合奖金奖。白族大本曲《大理美食谱诗情》在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上荣获文学奖提名、节目奖入围。积极组织参加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大理州32个作品入围,其中《彩云归梦》《大理三月好风光》《梨花又开了》 《一条路的世界》荣获“彩云奖”,极大地推进了各门类文艺精品的创作。


这一年,文旅宣传持续发力

大理文旅不断守正创新,深挖互联网多元传播渠道,打造微信、抖音、小红书等15个平台联动宣推“大理文旅”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深化文旅IP,宣传推动内容出圈,加快对外交流和宣传推介。先后亮相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2024微博文化之夜;大理州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主题推介会、2024年航旅融合暨夏航季换季营销推介活动均在大理举行、“江山宏大”滇西四州市走进“大美上饶”联合开展航旅融合营销、大理州代表团赴韩国开展系列友好交流活动等对外宣传,进一步推进项目互动、资源互享、品牌共建。推出“江山宏大”景区优免、“航空+旅游”“动车+旅游”优惠等文旅促消费活动和“一月一县市·全域看大理”“百种大理新玩法”“过大年 游大理”等旅游攻略,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深化区域合作,发放文旅惠民补贴,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推出“有奖发票”等系列促消费营销活动,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市场活力,保持文旅市场持续长红。


这一年,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以强化行业安全保障游客放心游,深入开展第二个“百日行动”,出台最严“旅游整治十条新规”,发布“红黑榜”,对列入黑榜的单位给予通报曝光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进一步压实责任,检查督促A级旅游景区、文博场所开展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在全州倡导“大理是个大景区,人人都是导游,个个都要微笑服务”的理念,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持续加强青年文旅志愿者队伍建设,常态化并大力开展各类文旅志愿服务,擦亮文旅青年志愿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打造大理文旅志愿服务品牌,为提升大理文旅软实力贡献力量,助推大理旅游高质量发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落实落细,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市场行政审批事项市场满意度达100%实现“零差评”,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持续增强。构建“接诉立即办、办结不过夜、处置在州内”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强化舆情联动快处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响应、12小时内妥善处置,2024年全州未发生重大涉旅舆情投诉事件。


文旅发展风正劲,奋楫扬帆新征程。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大理州将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主题,深化“在大理爱上生活”IP打造,打响“旅居大理·品位乡愁”新名片,助力大理建设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名城,奋力谱写大理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大理文旅”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