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快乐,远不止吃一碗元宵那么简单!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里话非遗,带大家云游淄博,沉浸式体验淄博的元宵节狂欢!
淄博花灯:点亮元宵节夜空
淄博花灯,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承载着淄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一盏盏精心设计的花灯,宛如繁星坠落人间,将元宵节的夜空装点得如梦似幻。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而裕厚堂花灯,是把红木、陶瓷、丝绸等元素跨界融合,赋予了传统花灯新的生命力,提升了它的鉴赏性。
“抬芯子 踩寸子” 展民俗风情
周村芯子与大庄抬芯子,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孩子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扮成各种神话人物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高高地站在芯子上,随着队伍缓缓游走。他们的表演惊险刺激,每一个动作都让人为之心跳加速,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临淄“踩寸子”,则是一项流传了1000多年的民间舞蹈项目。演员们脚踩“寸子”,模仿古代女子的行走姿态,轻盈优雅,舞步灵动。他们的表演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水平,更传承了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淄博市级非遗“淄川扮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舞龙、舞狮、旱船等多种表演形式轮番上阵,令人目不暇接。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道具,欢快地舞动着,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锣鼓声声:博山锣鼓、磁村花鼓、商家大鼓齐鸣
博山锣鼓、磁村花鼓、商家大鼓则以激昂的节奏敲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那震撼人心的鼓声,仿佛是大地的心跳,让整个节日都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京东大鼓、聊斋俚曲、五音戏、博山八角鼓等这些传统戏曲和曲艺形式,也将在元宵佳节的舞台上唱响。演员们用他们激昂的歌声和投入的表演,将古老的故事和文化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让人们在欢歌笑语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踩桥”“舞龙”习俗 为明天祈福
正月十六踩桥习俗,将会把这份欢乐推向高潮。“踩桥”习俗开始于唐朝时期。当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踩桥”,并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表达对甜蜜、幸福、安康生活的期盼,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民俗画卷,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淄川苏王舞龙始于元末明初,巨龙在舞者的手中上下翻飞,时而盘旋、时而腾飞,那壮观的场面,让人为之震撼。传承千年的技艺与民俗,在这一刻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非遗闹元宵,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对传统的传承与致敬。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