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名称
《中国博物馆》
期刊介绍
《中国博物馆》(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协办的国家级博物馆学专业期刊。主要栏目:聚焦、理论(理论前沿、探索争鸣、博物馆史)、实践(展示与传播、保管与保护、教育与服务、新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与发展)、国际、青年等。
刊物级别
AMI扩展(2022版), 中文核心(2023年版), RCCSE(中文核心A-)(2023第七版), 维普收录, 知网收录, 目次收录(万方), NCPSSD(国哲社文献库),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不收版面费,匿名审稿。
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版日期:双月刊,逢双月出版
3、不收版面费
投稿指南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为便于制作英文目录,作者须提供文章的英文译名。
2.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须以脚注形式标注于文稿首页。同时,作者须在稿件尾部注明所在城市、邮编、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此项信息仅供编辑部计发稿酬、代扣个人所得税使用,不在刊物上公开发布。
3.内容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5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
6.正文文字:除“文博考古论衡”的笔谈之外,其他稿件一般为4000字至7000字,原则上不超过8000字,版式采用A4纸张,正文字体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的规定。
8.表格:要求简洁明了,少占篇幅,采用黑色线条,有简明表题,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图片:本刊对稿件配图与文字内容的适配度、图片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有较高要求。作者须单独将JPG格式电子图片上传,以横版为宜,要求构图合理生动、突出主题,分辨率300-600dpi,1M以上,注明图题和图片来源,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
10.注释:以脚注形式分散标注于正文页面下方,用带圈数字依次编号,如①②。
1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符号、格式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执行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1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尾注形式集中列于文后,序号用方括号数字表示,如[1][2]。
投稿经验
1、12月投稿,今日退稿,无退稿意见。相比上次一年才退稿,速度快了很多,但上回有退稿意见。
2、2021年12月28日投稿,2022年5月24日拒稿,审稿周期比较长,不适合比较着急发表的,希望可以给其他人一个参考。
3、虽然有时候电话没人接,但一旦接通,对方态度很好,也很有耐心,会给解答很多问题;一般三个月后才有消息,投稿三个月后电话咨询说论文通过审核了,应该会排在2020年第四刊上;本人现为非211,985的本科生,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只关注论文本身质量。
4、发过两篇,这个刊物是纯粹的博物馆学方向的,还算不错,只是审稿周期不好说,我的两篇文章一篇投了没多久就有回复了,一篇隔了半年我以为不要了的时候才给回复。不收任何费用,且会酌情给稿酬。
往期收稿方向及文章题目参考
理论 探索
博物馆辅助展项应用再思考:概念、特点与实施
博物馆的记忆表征:演进、呈现和拓展
转译:从学术术语到展览语言--以宝墩博物馆为例
实践 展示与传播
中国共产党重大题材展陈筹建流程与规则构建
风雅千载 别样东坡--“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策展人手记
传承·融合·创新--山西博物院“晋魂”提升改造之实践探索
实践 教育与服务
社会美育视域下的博物馆课程设计探析--以“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系列课程为例
博物馆学前教育:教给谁,谁来教,怎么教
实践 新科技与信息化
文化体验视角下数字博物馆的交互叙事研究
实践 管理与发展
我国博物馆馆藏资源数据处理规则研究
青年
作为新型乡村文化空间的多村博物馆
国际
圣地亚哥新儿童博物馆打造艺术化过渡空间的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