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昨晚发布的天神之眼,最重磅的是全民技术普惠,将目前高配车才有的智能驾驶系统普及到比亚迪旗下全系车型,从百万级的仰望到十万以内的微型车都将搭载这套比亚迪全栈自研的智驾系统。当然由于成本和车型差异化以及需求、定位的不同,从十万到百万级的车型所搭载的天神之眼系统也有三个不同版本,我们下来简单对比一下这几个版本的区别。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分为A、B、C三个版本,主要区别体现在硬件配置、适用品牌、功能定位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在硬件配置与感知方案上,天神之眼A(DiPilot600)采用三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是最高阶版本。搭载双Orin计算平台,算力强大,支持城区导航辅助驾驶(NOA)等复杂功能,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的豪华车型。天神之眼B(DiPilot300)配备单激光雷达,算力基于OrinX(128TOPS),支持高速NOA、智能泊车等ADAS功能。适用于腾势品牌及比亚迪品牌的高端车型(如汉、唐等),定位中高端市场。天神之眼C(DiPilot100)采用三目摄像头+5R12V感知方案(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算力基于OrinN(96TOPS)或国产芯片,成本控制在1.5万元以下。主要覆盖比亚迪品牌中低价位车型(如海鸥、海豚等),提供智能行车、泊车和主动安全等基础智驾功能。对于这三版系统适用品牌与车型定位上,A版:专为仰望品牌设计,服务于超豪华车型,强调极致性能与全场景高阶智驾。B版应用于腾势品牌和比亚迪高端车型(如20万元以上级别),兼顾性能与成本,适合追求高性价比的用户。C版:覆盖比亚迪品牌中低端车型(10万元以下及10-20万元区间),通过三目视觉方案实现智驾普及化,如海鸥、秦PLUSDM-i等。
在功能差异方面,A版:支持城区NOA、记忆领航(MNOA)、代客泊车(AVP)等复杂功能,可实现全程高速0接管。B版:侧重高速场景下的高阶辅助驾驶,如高速领航(HNOA)和智能泊车,安全性及舒适性优化。C版:聚焦基础安全与便捷功能,包括车道保持、碰撞预警等L2级能力,满足大众用户对安全性的核心需求。成本与市场定位方面,A版:成本较高,激光雷达和双Orin平台推高硬件投入,但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B版:平衡性能与成本,单激光雷达方案更适合中高端车型的价格区间。C版:通过全栈自研和三目视觉方案将成本压缩至1.5万元以下,实现“智驾平权”,首次将高阶智驾下探至7万元级别车型(如海鸥)。在技术特点上,A版:依赖激光雷达和高算力平台,适合复杂路况;支持多模态BEV感知网络,数据驱动持续优化。B版:激光雷达与摄像头融合,提升极端场景下的感知冗余。C版:三目摄像头通过立体视差技术获取深度信息,优化成本的同时保障基础功能稳定性。
总体来看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A、B、C三版的分级策略,实现了从豪华到大众市场的全覆盖。A版以性能优先,B版平衡功能与成本,C版推动智驾普及,其核心目标是将高阶智驾技术从“高端专属”转变为“安全标配”,重塑行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