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俄媒报道,美国财政部已对参与向中国供应伊朗石油的公民、公司和船只实施制裁。而且,美国国务院也在一份声明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不过,我看到,对此俄罗斯有个名叫巴什罗夫的教授,貌似很高兴,他认为,美国当下所采取的措施,非但可能不会有效果,反而会倒帮普京。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位教授是这么解释的。美国要切断伊朗向中国供应石油,在理论上,只需美军舰队在阿曼湾封锁油轮通行即可。而如果美国人这么做,极有可能引发,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武装冲突。届时,海湾其他诸如卡塔尔、阿联酋、阿曼等国家的石油,也将运不出去。而这种情况对于俄罗斯而言,只有好处。
因为,中国到时候只剩两个选择,要么从俄罗斯,要么从美国手中获得石油供应。而一旦中国从俄罗斯购买更多石油,那么原油价格就会得到上涨。同时,欧洲将会受苦,甚至是有保险的石油产品将开始崩溃。
不过,我个人却并不这么认为,该教授的这种观点,看似很有道理,实则完全站不住脚。因为,他严重忽略了一个事实,那便是,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原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这一关键因素。
我们都知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拓展原油进口来源和渠道。防的不就是因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使得自身能源供应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吗?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十大原油进口国已涵盖中亚、非洲和南美等多个地区的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安哥拉、委内瑞拉、巴西等等。而绝非俄罗斯专家认为的,只有中东、俄罗斯和美国。
说穿了,只要全球没有爆发世界大战,中国的能源需求是能够得到充分保障的。
况且,如今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要不然,不可一世的美军,怎么会连一个小小的胡塞武装都收拾不了呢?再说了,伊朗在世人眼中“怂”归“怂”,但经历了美西方这么久的制裁,早就在私下里建立起了,成熟的石油出口规避网络和手段。比方说,通过船对船转运、关闭船舶AIS信号等。这些,难道伊朗不是从俄罗斯的“影子舰队”中,学到的经验吗?
所以说,俄罗斯的教授,爱国是没错,但不基于事实,发表如此片面的观点,属实有点不应该。
更何况,中俄之间的贸易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并非因为外部压力或一方陷入困境才得以维系。倘若,俄罗斯正如该教授所言,对我国进行“趁火打劫”,借机抬高石油价格,那么恐怕,不利于两国“肩并肩”的关系。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局面,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