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这个长期处于中东风暴中心的小国,最近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黎巴嫩新总统奥恩签署命令,接受前政府辞职,任命总理纳瓦夫-萨拉姆组建新内阁。本来,这是一次看似平常的政府更替,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政治角力。据报道,黎巴嫩的组阁过程受到了美国的“直接干预”,美国人提出,如果黎巴嫩还想要国际援助和国家稳定,就必须答应美国的要求。


特朗普毫不遮掩自己的企图

一、直接干预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是如何影响黎巴嫩政治格局的,这一切,还要从2020年8月,贝鲁特港口的惊天一炸说起。那次爆炸造成190多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黎巴嫩脆弱的经济体系遭遇重创,很快,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辞职,这个国家进入实际上的无政府状态。黎巴嫩本来就很穷,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产业,全靠国际援助过日子,真主党趁势夺权,逐渐成为该国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力量。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黎巴嫩真主党果断入局,引来以色列的武力报复和美国的强烈不满。一方面,美国给以色列送钱送武器,支持他们打击真主党,拜登任内的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等人,也多次前往黎巴嫩,试图按美国的意愿打造一个新政府。


黎巴嫩新总统是个典型的买办

最终他们成功了,黎巴嫩新总统奥恩既有黎巴嫩军方背景,又和美国关系密切,在年初的总统选举中成功上位。美国人告诉奥恩,他们不会允许真主党参与新内阁。因为在以往的黎巴嫩内阁中,真主党及其盟友都能拿到超过三分之一的席位,拥有对黎巴嫩政策的事实否决权。

二、真主党的困境

现在美国代理人上台,真主党果然被架空,黎巴嫩新总理萨拉姆称,国家将首先考虑金融改革、重建和执行联合国决议,寻求跟以色列和平共处。截至目前,真主党方面还没有对此事表态,因为随着叙利亚的“陷落”和伊朗的“背叛”,他们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外部援助。
现如今的伊朗,一门心思要跟美西方“缓和关系”,佩泽希齐扬四处宣扬,伊朗不寻求制造核武器。这固然是寻求和平的一种方式,但也在事实上出卖了巴沙尔、真主党、胡塞武装这些“反美战友”,存在了多年的“抵抗之弧”也已经是名存实亡。


真主党在纳斯鲁拉遇刺后,陷入巨大困境

黎巴嫩真主党能否独立于“抵抗之弧”之外而存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个组织看似有清晰的纲领,强大的武装力量,但他们面对的是以色列、美国,还有本国政府,从政治经济到军事的全方位围剿。这,就是赤裸裸的颜色革命,但像黎巴嫩这样的小国,也确实没法抵抗。

三、特朗普的计划

特朗普的计划很简单,一切为了以色列。他想在中东打造一个“亲以色列”的氛围,让伊朗、黎巴嫩、约旦、埃及等国都“团结在以色列周围”。为此,他抛出看“吞并加沙”这种反人类言论,要求约旦、埃及接管加沙难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受他鼓舞,居然鼓励巴勒斯坦人到沙特境内“建国”。

而与此同时,以色列还在持续空袭黎巴嫩境内的黎贝卡地区,造成多人死伤,黎巴嫩新政府对此无动于衷,因为按以色列的说法,他们是在轰炸真主党的武器生产和存放点。相信用不了多久,真主党就会在多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陷入真正的生存危机,而这也为全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题。


美国和以色列,想干啥就干啥

如果未来四年的美国不再遮掩,用更多“直接干预”的手段插手他国内政时,当事国又该如何应对?讽刺的是,就在这几天,特朗普还转发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言论,说欧洲会趴在美国主人脚边,轻摇尾巴。这话什么意思,大家好好想想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