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年少轻狂,上大学的时候三个同学在洛阳转了三天,晚上不是在火车站就是录像厅——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背个大包——现在怎么想都想不出大包里面装的什么,到少林寺的时候还有人问我们学不学功夫。


最后是饿着回西安的——挤火车拿钱拿包的人给塞进火车,我们两个人却没有挤上去,改签下一列。

这次自驾来,我站在龙门石窟前看着汹涌的人流真是百感交集。


——那时我还盘腿坐进了一个空荡荡的石窟里拈花微笑现菩萨状。

门票90元,人真是多。看完卢舍那大佛我是匆匆过桥,没有去东山石窟,赶着去了香山寺。


香山寺是龙门十寺之首,还被尊为韩国唯识宗的祖庭。

这里原为印度高僧塔院,武周时期扩建为寺院,并敕名为"香山寺"。还有,这里就是“赋诗夺袍”故事的发生地。


说武则天一年春游龙门搞"龙门诗会",说谁要是最先写完,就"赐以锦袍"。

这个活动由著名主持人上官婉儿主持,则天女皇围观。大家在女皇面前要显本身,自然是各不相让。


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武则天觉得不错,就将锦袍赐给了他。


不曾想不一会儿,就听得有人大声吟诵:“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则天皇上听得是满心欢喜,上官婉儿见状,就把刚披到东方虬身上的锦袍拿回来,披到到这个人身上。

这个人就是宋之问,虽然有口臭,但是腹中更有才。


我登上香山寺这里已经华灯初上,在里面胡乱走,过了衣钵塔(是香山寺的开山鼻祖瑩公禅师塔),就看到了乾隆御碑亭。


当年乾隆皇帝很是赞叹香山寺: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你看,这可是皇上金口玉言,不是我瞎说的。


礼拜了大雄宝殿,就去了九老堂,这里有香山九老的塑像。


当年74岁的白居易与遗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李元爽,禅师如满并称"香山九老",终日吟咏于香山寺,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


我最喜爱白居易写的《香山寺二绝》,以前抄录过的:"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其实白居易还是修缮香山寺的“大金主”。


当年白居易任河南尹,就是河南省省长的时候,香山寺已是萧条至极。那一年他的好友元稹去世,元稹家人用六七十万贯厚资请白居易写墓志铭,白居易就用这笔资金费时3个多月重修了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一文。

这可是老白在文章中写的,“元白”这对唐代最要好的基友,写个墓志铭还需要这么多钱?


香山寺历经兴废,这里还有一栋"蒋宋别墅",这可是1936年香山寺重修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

不过,蒋宋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后到西安,就发生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我没有去这个地方,匆匆从香山寺出来,直奔前面的白园——这里可是有白居易墓。

前面写白居易文字,都是给这个做铺垫,白居易是太爱这里了。他死后并没有归葬位于下邽(渭南)的白氏家族墓园,而是葬在了这里。


谁知道这段时间白园5:30就关门,现在是只准出不准进。唉,这龙门石窟的游人太多了,把我来白园的时间都耽搁了。

没办法,留个遗憾,来日在拜访老白了。


话说这龙门石窟的票价90元,白园的票是含在那个里面的,要是买个龙门石窟的门票就为了参拜老白,别人会说我脑袋进水的。

老白,对不起了。


补充一个故事收尾,这个故事叫做《书生夜行》。

说东都洛阳有个书生,晚上在天津桥散步遇上了贵人的车队,香车宝马非常气派,贵人还热情邀请书生上车同游:来呀,快乐呀。


这个贵人风姿绝世仪表不凡,车队出城就到了龙门对面的华堂兰室,书生好处好喝,晚上同寝共赴巫山。

第二天书生醒来,却发现所处之地是一石窟,眼前是一腐臭妇人。书生大骇奔逃慌不择路,到了香山寺才得到僧人的护送,不过几天后书生就死了。


离开白园回去的路上我也遇到妇人,跟着她进店吃了糊涂面,吃了牛肉汤,到了洛阳不吃这个,也是不像话的。

只要她收钱,我就放心了。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