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2025中国电影春节招待会在维也纳多瑙中心影城举行。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亓玫、奥地利中资企业协会主席李燕妮、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奥方院长帕德莱格·莱萨特(Padraig Lysaght)出席活动。本次招待会由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与奥地利中资企业协会共同主办。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亓玫在2025中国电影春节招待会致辞

亓玫在致辞中首先对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和奥地利中资企业协会携手举办这次2025中国电影春节招待会表示感谢。电影是连接人们心灵的独特载体。去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亓玫表示,春节承载着中国人对和平、和谐、和睦等价值的追求,在春节期间,大家一起看电影,感受影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能够跨越时间、空间、语言、文化的隔阂障碍,使心灵走得越来越近。作为中奥文化交流的桥梁,电影是非常美妙的艺术形式。


亓玫表示,今年中国国内春节贺岁档电影票房已突破100亿人民币,其中部分电影的票房至今仍在持续增长。我们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在奥地利和国内的亲友们基本同步观看国内的贺岁电影。电影是中奥人民相亲相近的纽带,《茜茜公主》、《音乐之声》和《爱在黎明破晓前》等知名电影,成为中国观众打开奥地利文化之门的钥匙。我们也希望中国的电影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将来自东方的故事讲给奥地利观众,将好的中国故事传递到更遥远的地方,让更多的国外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独有的情怀与魅力。


亓玫表示,电影是中奥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电影,中奥人民穿梭时空,在光影交错中体验不同的人生,跨越数千公里产生灵魂共鸣。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学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被中国导演成功改编为电影,一度传为佳话;中奥两国联合拍摄电影《芬妮的微笑》,深刻表现了爱是化解东西方文化之间障碍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电影是中奥人民相亲相近的纽带,有很多奥地利电影在中国深入人心,它们承载着中奥两国的人文交流,相信电影今后会进一步促进中奥两国民心相通,加深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好的电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共同价值观、获取情感共鸣、传递时代呼声,是传递稳定与和平、幸福与希望,引导人们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力量。



亓玫表示,使馆会继续为促进中奥人员交往作出努力。去年,中国对奥地利公民实施赴华30天免签政策,去年全年奥地利赴华人数达到近5万人次,其中近半为免签入境。根据奥方旅游局统计数据,中国游客赴奥旅行达70万夜次,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相信随着双方共同努力,两国人员往来将更密切,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将更为丰硕。中国驻奥地利使馆将继续为中奥各领域、各层级的人员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服务支持。

最后,亓玫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希望在座各位在故乡的电影中聊解乡愁,感受独属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血脉传承。



紧接着,在场近三百位中奥观众共同观看了中德双语字幕、徐克导演的武侠贺岁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奥方院长帕德莱格·莱萨特(Padraig Lysaght)出席2025中国电影春节招待会资料图

影片放映结束后,帕德莱格·莱萨特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贺岁档“大片”已经拥有相当高的制作水准,演员、服化道、CGI、戏剧呈现方式……都令人惊艳。这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而言非常重要,无论是西方的电影制作,还是中国的电影制作,其中都有相类似的元素,比如英雄、魔鬼/妖怪……西方观众不明白什么是“妖怪”,但知道类似的概念比如狼人、吸血鬼,还有影片中的一些场面比如一支列队站在城池前的军队……这些在奥地利和欧洲的历史上都曾一一出现。这些元素都能让我们产生共情,互相理解对方的文化。因此今天在奥地利举行这样的中国电影放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让奥中观众了解彼此的文化。就像此前中国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爆火,虽然其中充满着中国的神话元素,但在欧洲和美国乃至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被非常好地接受并广受追捧。“当然,这是一个过程,中国文化需要更多地被世界了解、认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合力去推动、去努力”,帕德莱格·莱萨特说道。


今晚,维也纳多瑙中心影城还将继续上映中国贺岁大片《唐探1900》。



据悉,由于本次中国贺岁电影放映活动在奥地利引起广泛反响,票务供不应求,主办方下周将加映两场。敬请期待!

- THE END -

(以上内容来自欧洲时报中东欧版,部分内容由主办方提供,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