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话题与胶东寻根有关,这次要寻根的是一位石姓闯关东后人。

根据这位朋友介绍,其家族原籍在“登州府海阳县松山相潘氏社”,清代闯关东至现辽宁本溪一带定居。经过历史变迁,上述地名已经查询不到。他因此留言给我们,想尝试了解原籍地的详细信息。

受方言发音等因素的影响,闯关东后人所提供的原籍地名时常会出现“谐音转写”的情况。这位石姓朋友口中的“海阳县松山相潘氏社”,准确写法应为“海阳县嵩山乡盘石社”(注:海阳建县之前,嵩山乡属莱阳县。在清康熙版《莱阳县志》中,就提到了盘石社)。

“盘石社”的地理指向比较明确。看到中的“盘石”字样,相信不少朋友都会联想到现在海阳市的“盘石店镇”。没错,“盘石社”和“盘石店镇”都是因“盘石店村”而得名,指代的也都是周边区域,但两者的辖区并不完全重合,现在盘石店镇的管辖范围要大于过去的盘石社。



(▲现海阳市盘石店镇的位置示意)

根据光绪版《海阳县续志》记载,盘石社共辖二十五个村,分别是:盘石店集、小鲁家、大柴、小柴、元下(院下)、小店、杨格庄、柴岭固(崮)、金银固(崮)、 大庄、苗家(缪家)、井家沟、潘家庄、野口、嘴子前、嘴子后、大鲁家、薛家、龙头、陶园(桃李)、兰家疃(栾家疃)、潘家沟、夏石(霞石)、周家沟、北山后。(注:大、小鲁家对应的是现在的南、北鲁家。)

结合盘石社的管辖范围,以及寻根者的姓氏(石姓),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推论:上述村庄当中,如果哪个有石姓人居住,就有可能是这支闯关东后人的祖居地。

而查询《海阳市镇村简志》等地名资料可知,龙头村、嘴子后两村有石姓人居住,其中龙头村的石姓较多,嘴子后村的石姓较少(该村以王姓为主)。据此推断,龙头村是这支石姓闯关东后人祖居地的可能性较大。



龙头村毗邻盘石水库,自然风光比较不错,笔者此前曾路过多次。关于该村的由来,《海阳市镇村简志》收录的说法为:明万历年间,孟姓建村。因建村于龙角山东麓,故命名龙头村。后有李、石、王等姓迁来定居。

根据2002年时的统计,龙头村有360户,包括石、李、王、孟、刘、宫、修等姓氏,其中石姓人口较多。但当地石姓人又是从何处迁来?暂时未见记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