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2024年的结婚人数,创下45年(1978年至今)来的历史新低

就在两天前,民政部官方网站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

其中结婚人数对比2023年的768.2万对,减少了157万对,同比下降了约20.5%


结婚率逐年走低与每年越演越烈的“过年催婚”形成荒诞对照

现在过年回家被“催婚”,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人过春节的必经之事。

饭桌上长辈们“再不结婚就晚了”的唠叨还在继续,但年轻人早已进化出“假装失恋”“怒怼亲戚”等花式反催婚技能。



一边是长辈们“再不结婚就晚了”的焦虑,一边是年轻人对婚姻成本的望而却步。

如今催婚现象已经逐步超越私人领域而演变为家庭之外的公共话题,甚至变成代际矛盾的一种形式

而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观念转变,也在改写人口结构的剧本,并且 将重塑房地产的逻辑

不信?看数据就知道了,如今 适婚人口基数的坍塌比想象中更剧烈。

最新 一次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90后比80后少了5637万人,00后比90后又少了885万

一代人比一代人少,结婚基数也会随之下降。而结婚的人少了,也会 导致新生儿人数降低。

结婚率走低与人口下降,两者互为循环,成 为一个解不开的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次在人口结构的男女比例中,男性比女性多出的3097万缺口,也让“婚姻挤压”成为现实难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更主要的原因,其实藏在经济账里,结婚所需的一套婚房,其首付就很可能掏空两代人积蓄

除了房子的压力外,养育孩子的压力也不小。

育娲人口披露的数据显示,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最高更是能去到一个家庭年收入的16倍

再叠加如今常态化的“996”职场,以及被压缩的社交时间等等,也难怪年轻人们的婚姻观念转变。

结婚以前是“人生里程碑”,如今沦为“奢侈品”。


△数据来源:育娲人口、国家统计局

此外,结婚率逐年走低,人口下降等趋势也正在重塑房地产的逻辑

曾几何时,“婚房”是开发商最笃定的刚需故事。

数据显示,2013年结婚高峰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冲上11.6亿平方米的峰值。

但如今,610万对新人背后消失的157万对婚房需求,让“结婚买房”的黄金定律逐渐失效。

随着人口的下降、结婚的走低, 未来房地产的刚需故事,没有那么好讲,刚需项目的接盘侠们,恐怕会越来越不够用

不仅如此,人口趋势的变化还将使 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愈发残酷。

毕竟刚需不够用了,那么未来鹤岗化的可能不只是资源型城市,连一线城市的远郊板块如广州增城、从化等区,也可能会逐渐面临“有房无市”的困局 。

只有核心城市中心区的“好房子”,有望成为少数能承载资产属性的标的


当然,面对结婚率逐年走低,人口趋势逐年下降的“危机”,政策的应对从未停止。

从“双减”到“二次房改”,从医疗反腐到个税抵扣,国家试图搬走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特别是去年的四季度,中央更是祭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政策组合拳,一线城市郊区限购松绑、广州房贷利率降至3%、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等等。

但这些举措能否扭转趋势? 答案或许藏在深圳的数据里。

这座年轻人占比最高的城市,2024年结婚登记量同比下跌15.3%

可以看出,哪怕是深圳这种政策力度大、市场修复快的一线城市,也难挡观念变迁的洪流。

眼下,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夹缝中,老一辈的焦虑源于对“断代”的恐惧,年轻人的沉默则是用脚投票的理性。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不知道未来的某天,人们会像讨论“是否买车”一样平静地谈论“是否结婚”。

但唯一确定的是,承载着14亿人悲欢的楼市,再也回不到那个靠丈母娘推动增长的时代了。

以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