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人数跌到创历史了,最新数据,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是610.6万,比2023年大降了20.5%,一年结婚人数减少了315万。

反而是离婚大军在增加,去年的离婚登记对数超过了262万,达到了结婚数量的42.9%。

为什么说这次结婚数量创历史?

因为2014年全国的结婚对数还超过1300万,十年来了个对半砍,而过去的44年时间里,全国结婚对数是头一次降到600万出头,刷新最低记录。



中国结婚人数在过去40年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2006年,每年结婚人数在800-900万对左右,整体稳定。

第二阶段,2007-2013年,结婚人数快速增加,从每年1000万对增长到1300万对。

第三阶段,从2013年开始,结婚人数快速下跌,2022年疫情最严重的一年跌到了684万对。

之后的2023年,结婚人数报复性反弹到了768万对,到了去年,直接再次打回原形,跌到只有610.6万。

一句话,结婚人数较高点已经腰斩,而且,大概率再也回不去了。

那么,2024年又是为什么跌这么狠呢?

首先不得不说,适龄结婚人数在下滑,每代锐减超10%,按七普数据,我国80后、90后和00后在2020年的存活人口分别是2.14亿、1.78亿和1.55亿,结婚的主力军们一代更比一代少。

其次就是,高到月老都想转行的结婚成本。

按人民大学的统计,全国结婚花费平均值高达33.04万,还没有算学区房这些,只能说婚贷、房贷、彩礼贷,贷贷相传。

甚至,还出现了婚姻成本与收益的倒挂的现象。



对比变化,80后结婚时房产压力集中于还贷,90后/00后需先解决首付门槛。

再加上男女失衡,1980-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超115(女=100),导致农村地区“光棍”问题突出,城市高知女性择偶难并存。现在就是,城市的未婚女性远超男性,乡村的未婚男性远超女性,形成了城乡错配。

最后就是,观念也在变化,现在年轻人们更加看重自我价值实现。结婚从必答题变成了选修课,很多人不结婚是怕人生KPI翻倍,自由碎成二维码。而且,现在家庭越来越小,亲戚见得越来越少,传宗接代的观念就淡了。

而眼瞅着结婚率下滑,很多地方也急了,山西、甘肃就在卷假期,婚假给你延长到30天,吕梁还给适龄青年发1500块的结婚红包,钞能力催婚。

在全国层面让结婚不再需要从家里偷户口本了,带个身份证就行,结婚登记变成零门槛,还有胖东来结婚公司给员工发2000,不允许员工实行彩礼,广东某企业结婚发一万。

其实,结婚率下降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代价。

日韩结婚率在人均GDP破1万美元后加速下滑,中国2019年迈过此门槛后趋势一致。但中国下滑速度更快,韩国结婚率从10‰(1990)降至4‰(2022)用了32年,中国从9.9‰(2013)到5‰(2023)仅10年。



那么,谁在为 “不结婚” 买单?

结婚率下降导致人口结构恶化,养老金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2024 年,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22.1%,劳动力与退休人口的比例降至 2.5:1

同时,独生子女家庭也面临着严峻的养老困境,一人需要赡养多位老人,很多人被迫在 “弃职护老” 和 “不婚保收入” 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婚庆行业和母婴市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由于结婚人数减少,婚纱摄影、婚宴酒店等婚庆相关企业大量倒闭,行业规模缩水超过 30%。

母婴市场同样遇冷,婴儿奶粉、教育机构等需求下降,实体店闭店潮加剧。

总的来说,结婚率走低并非简单的“社会危机”,而是现代化进程中个体意识觉醒的镜像。与其执着于数字回升,不如聚焦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制度框架,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而非经济或传宗接代的工具。当社会能提供“结婚幸福、不婚也自在”的双向选择时,真正的婚育自由才可能实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