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下降让智驾成为低价市场的购车新价值点
文|陈亮
编辑 |赵成
一年前,比亚迪(002594.SZ/01211.HK)用7.98万元的秦PLUS荣耀版开启了“电比油低”的价格攻势;如今,比亚迪用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开启智驾普及攻势。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智驾技术引入全系车型,意在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让全民智驾成为可能。
社会价值之外,智驾的全民普及化也是商业价值推动的重要产物。一方面随着智驾解决方案逐年降本,智驾成本已经降至2000元,让全民智驾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整车价格下探空间被极限压缩的情况下,智驾成为2025年购车新利益点。
对于年销几百万的传统车企来说,补齐智驾的短板,是其维持销量,寻求下一轮增长的新利器。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
2013年特斯拉(纳斯达克:TSLA)推出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以来,受制于成本和规模较小的原因,智能驾驶一直是高端车的专属品,也是高端车和平民车的分水岭。
随着国内新势力的崛起,尤其是华为、蔚来、小鹏、理想等车企对于智能驾驶功能的宣传,让智驾逐渐成为购车决策的重要选择因素。
J.D.Power发布的“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显示,智能化体验在购车决策中的影响权重上升到14%,成为继汽车质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决策因素,与汽车设计的权重持平,超越了品牌和价格。
智驾平权成为近年来市场上频繁出现的声音。2024年,小鹏MONA 03的出现,让智驾不再是高端车的专属,将城市NOA的门槛降低至15万元。
成本的快速下降让具有规模效应的传统车企可以迎头赶上。比亚迪在2024年开始秀出智能化肌肉,发布整车智能战略,打造了璇玑智能化架构。
璇玑智能化架构类似于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可以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将信息汇总反馈到一个“大脑”进行思考决策,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明确整车智能和底层架构之后,《财经》了解到,比亚迪有5000多名智驾工程师投入到软硬件全栈自研中。同时,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商达成合作,推动智驾的落地。
2025年2月,比亚迪智驾能力全面上车,覆盖6.98万元到100多万元的车型。此次比亚迪推出了三套天神之眼技术方案: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天神之眼 A主要应用在仰望,天神之眼 B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 C则搭载在比亚迪品牌。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天神之眼 C方案。该方案配置了12个摄像头,其中前置三目,毫米波雷达5枚,超声波雷达12枚。根据《芝能汽车》测算,采用英伟达Orin N芯片和地平线J6芯片的智驾域控成本预估在3000元-4000元。
尽管是低成本方案,但依旧可以实现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巡航驾驶、自主换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等驾驶任务,以及代客泊车AVP和记忆领航MNOA(红绿灯启停、复杂路口通行、自动超车、全场景绕行礼让、博弈变道等功能)。
传统车企的“智驾比时刻”
2024年中国传统车企凭借新能源汽车的低价竞争战略,迎来了自己的“智驾比时刻”。
根据LMC Automotive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达8900万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314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35%,新能源车占全球总销量14%。
其中较为瞩目的是比亚迪2024年全年销量427万台,而特斯拉全年销量为179万台,比亚迪销量是特斯拉销量的2.4倍。
销量领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车企在智驾研发速度上开始加速。从2013年特斯拉推出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到2024年FSD的落地,特斯拉用时12年打造高阶智能驾驶。
而比亚迪在2024年宣布投入1000亿元用于智能化研发后,2025年就宣布首批20款平价车应用高阶智驾,将智驾的价格带扩展到7万元至20万元区间。
此外,比亚迪智驾的下放类似DeepSeek的出现,终结了高算力霸权,用100TOPS的芯片就可以实现高阶智驾能力,有效提升效率。
中信证券认为,比亚迪此举意义重大,公司2025年迎来智能化车型大周期、智驾渗透率有望高增。车型布局角度看,上冲高端化、中攻合资车、下走智驾普惠的梯队已经基本形成。该机构认为,比亚迪智能驾驶系统的发布将显著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预计中长期将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智驾平权,整个汽车行业都将迎来巨变。比亚迪2025年500万台销量目标来看,100TOPS的产品将占全年销量40%-50%,这也意味着有200万-250万台的消费空间。
随着开源模型的成熟,比亚迪将发挥智驾领域的“鲶鱼效应”带动更多车企进入到智驾平权阶段,推广平价车的智驾。
平价车大面积智驾应用,也将带动算法、芯片、域控、连接器、雷达、线控底盘等一系列供应链企业的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将从领先的三电布局走向领先的智能化产业布局。
责编:王祎